不同蛋白质源的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a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半细毛羊,研究了饲喂不同蛋白质饲料后,测定饲料在瘤胃内的干物质、有机物、蛋白质降解率和瘤胃内发酵特性,微生物生态以及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从而选择最适的蛋白质饲料以及饲料配方使瘤胃发酵方面达到最佳,减少发酵损失,促进瘤胃内微生物蛋白合成量,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  本实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选用三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延边半细毛羊饲喂不同蛋白质(豆饼、菜籽饼、棉籽饼)饲料后观察瘤胃内的发酵水平。结果表明:  1.在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饲料,即豆饼、菜籽饼、棉籽饼后,其干物质、有机物降解率豆饼和菜籽饼组在同一时间点均显著高于棉籽饼组(p<0.05),而豆饼组和菜籽饼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降解率在饲喂0~24h时,菜籽饼组显著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p<0.05),在饲喂0~8h时,豆饼组与棉籽饼组蛋白质降解率之间差异不显著,而12~24h时豆饼组显著高于棉籽饼组。  2.在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饲料,即豆饼、菜籽饼、棉籽饼后,其pH变化在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各试验组的pH变化范围在5.73~6.83之间,饲喂后8h内的瘤胃内pH值变化规律来看,在饲喂2~4h是出现最低值,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饲喂前的水平。饲喂后8h内NH3-N浓度的变化规律来看,在饲喂2h时NH3-N浓度上升到最高点,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逐渐下降至4h后变化缓慢。原虫数的变化规律和NH3-N浓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并且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其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从其饲喂8h内的平均值来看菜籽粕组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菜籽饼组和棉籽饼组在饲喂4h时蛋白质合成量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而且此时菜籽饼组显著性高于其他两个试验组。但豆饼组是在饲喂2h时达到最高值之后逐渐下降。
其他文献
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探讨了从鱼粉和豆粕中制备活性肽的适宜条件、不同饲料来源的肽混合物(分子量为3000Da以下)对小白鼠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对瘤胃微生物生长和蛋白酶、纤维
禾本科杂草是草坪中的顽固性杂草,其危害严重,防除困难。为了探求草坪中主要禾本科杂草的发生规律和筛选安全有效的化学除草剂,作者于2001年在沈阳进行了相关研究。 通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