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预先施加药物(抗氧化剂及非甾体抗炎药)及非药物(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对AD大鼠的预保护作用;在神经病学和信息学交叉的角度上,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次,应用电生理、超微病理、免疫组化等方法综合研究上述干预对注射Aβ和Ibo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研究以上干预措施对预保护的有效性,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AD的临床预防提供实验依据和方法。 方法: 将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9个组如下:① 3个药物干预组(包括VC+VE组;Ibuprofen组和VC+VE+Ibuprofen组),② 3个非药物干预组(包括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组及假性刺激组),③ 直接造模组,④空白对照组,⑤ 生理盐水注射组。对以上9组大鼠分别施加两类预保护方法后,采用脑内定位双侧NBM核联合注射Aβ和Ibo的方法,对各组大鼠进行AD造模(空白对照组除外)。造模前后进行以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测试1)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计算全时程及末2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和游泳路程占总游泳路程的百分比;2) 大鼠海马脑电测取及相关维数的计算,3) 仅在造模后诱导并记录各组大鼠的海马LTP(穿通纤维-齿状回),以背景刺激时记录的波幅为100%。计算PS增幅,大于20%为诱导出LTP。4) 采用免疫萤光测定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分别对不同检测值进行造模前后各组的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探讨不同类的预保护方式对AD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