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正处在重要转型期,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已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就必须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说,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及创造力的人才,高等教育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因此现代高等教育应打破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可见大学创业教育是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而生。我国自1999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拉开创业教育帷幕,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实施创业教育。然而,就其实施现状和效果而言,由于起步晚、起点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如创业课程多为讲座、公选课或创业大赛等第二课堂形式,缺乏整体系统性等方面问题。对此,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创业教育教学要坚持结合专业的原则,将高校创业教育有机融入相关的专业教育中。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应该是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基本方向,因为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将更具实效性,可使学生专业素养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持续地发挥。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创业教育开展方面成就卓著,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体系,尤其是各学院开设的结合专业特色的创业课程,为我国高校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课程建设提供了一个模板,值得探讨。带着这样的初衷,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业课程体系,寻找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模式,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构建创业课程体系提供有益借鉴,为其他类型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本文在对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课程体系整体了解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斯坦福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和工程学院的专业相关创业课程内容,探索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的融合原理。概括而言,斯坦福大学专业课程和创业课程的融合模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课程目标定位高远;2.课程数目因专业而异;3.教学方法多样化;4.授课教师多元化;5.教学对象主要集中于本专业学生;6.课程评价以实践取向。根据斯坦福大学的实践经验,本研究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方面应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这五个方面入手,以体现研究型大学定位的课程目标、衔接专业知识的课程内容、整合专业资源的课程设置、体现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构成的教师队伍等途径,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全面融合,将创业思想理念逐步融入专业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