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基本理论,以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北京市为例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模式与方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本研究首先对主导产业选择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并且系统总结了我国学者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原则及衡量指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以往我国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的不足之处:(l)对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和特征认识不统一,导致选择基准泛化。有些基准甚至完全偏离了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和内涵,混淆了主导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概念;(2)忽视了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的研究,没有考虑各地的具体经济情况;(3)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的少。很多学者强调了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应该有自己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若干关于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但并未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标准和指标,有的指标也因为数据无法统计,因此失去了可操作性。在系统分析目前主导产业选择所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论文界定了区域主导产业相关概念和主导产业的本质特征,结合主导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给出了区域范畴下进行主导产业选择时适用的理论模型。模型共分三层:目标层——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准则层——比较优势基准、产业关联基准、技术进步基准、市场潜力基准;指标层——区位商、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金利税率、区内增加值比重、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技术进步速度、技术进步贡献率、增长率、需求收入弹性。然后分析了北京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北京市主导产业选择,确定了北京应该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最后对北京市主导产业的培育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