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历史考察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两种民族主义”指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它们都是具有狭隘性和排他性的错误思想倾向,若任其发展会造成民族隔阂与对立,甚至会危及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种民族主义”的相关论述为理论来源,以苏联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实践为政策借鉴,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反对国内的“两种民族主义”。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中共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探索时期。中共最早对大汉族主义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孙中山的“同化理论”,其后,又对党内的“立三路线”和张国焘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展开批评。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大蒙古主义”和其他少数民族中的狭隘民族观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深化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批评。除了特别揭露蒋介石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外,还对蒙古上层人士和回回民族中浓重的狭隘民族主义进行坚决反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对大汉族主义的反对主要针对蒋介石的“宗族”观和党员干部中的大汉族主义作风;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反对在沿袭前期的基础上更加谨慎务实。总之,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批评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但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批评的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  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可得到以下启示:在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过程中,主要的是反对大汉族主义;基于狭隘民族主义的敏感性,对其必须采取务实慎重的态度;必须使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服务于革命需要;必须认识到反对“两种民族主义”要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出现了各种突发事件,其中一些还演变为公共危机,成为深化改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构建和谐的重大障碍。如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远远超过了基尼系数的国际警戒线。缩小居民贫富差距、解决居民收入均衡增长问题已显得十分迫切。收入的均衡增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社
列宁曾说过:“在教育工作的整个方针方面,我们反对教育脱离政治的旧观点,我们不能让教育工作不联系政治。”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着教师
随着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推动和进步.其中,10 kV电压系统高压电气试验是电气试验中比较复杂而且危险性较大的一项工作,它的安全性关乎整个
人是社会发展的尺度,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当历史的车轮转至21世纪,当人类为自身具有智慧而高于其它生物,并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而自喜时,却不得不面对此种
“两种民族主义”一般是指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只是不同时期在具体表述上有所差异。这一概念源自列宁关于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
对人学思想的关注自古以来就是哲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什么是人的本质?怎样实现人类的解放?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马尔库塞与马克思都从各自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