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两种民族主义”指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它们都是具有狭隘性和排他性的错误思想倾向,若任其发展会造成民族隔阂与对立,甚至会危及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两种民族主义”的相关论述为理论来源,以苏联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实践为政策借鉴,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开始反对国内的“两种民族主义”。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中共成立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探索时期。中共最早对大汉族主义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孙中山的“同化理论”,其后,又对党内的“立三路线”和张国焘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展开批评。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评主要是针对“大蒙古主义”和其他少数民族中的狭隘民族观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深化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批评。除了特别揭露蒋介石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外,还对蒙古上层人士和回回民族中浓重的狭隘民族主义进行坚决反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继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对大汉族主义的反对主要针对蒋介石的“宗族”观和党员干部中的大汉族主义作风;对狭隘民族主义的反对在沿袭前期的基础上更加谨慎务实。总之,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两种民族主义”的批评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但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批评的内容和重点各不相同。 总结民主革命时期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历史经验,可得到以下启示:在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过程中,主要的是反对大汉族主义;基于狭隘民族主义的敏感性,对其必须采取务实慎重的态度;必须使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服务于革命需要;必须认识到反对“两种民族主义”要以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为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