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人民银行为了维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和促使宏观经济平稳发展,不断在外汇市场和国内公开市场上进行外汇干预和冲销操作,从而导致了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过剩等问题的不断显现。如何进行有效的冲销干预,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维持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已经成为货币当局、学术界等各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我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和冲销操作作为研究命题,主要包括理论综述、冲销干预的实际考察、冲销干预的传导机制、外汇干预的有效性、冲销干预的成本分析、政策建议等部分。本文首先对中央银行外汇干预和冲销操作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综述,接着在简要考察了国外冲销干预的操作后,对我国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从宏观背景(包括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体制)和具体操作(包括外汇干预和冲销操作)这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经过分析,本文认为西方理论框架中的冲销干预传导机制在中国基本不存在相应的微观基础,所以不适合于分析我国的情况。鉴于冲销干预是货币政策操作的一种,本文采用了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央行冲销干预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传导过程中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这两个渠道效果最好,汇率渠道效果次之,利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基本上无法起到传导作用。随后,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Fatum和Hutchison(2006)的事件分析法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后,对我国央行外汇干预进行了非参数检验,并在放宽假设条件后进行了稳定性检验,发现按照成功干预的标准一(Fatum和Hutchison,2006的标准),我国的外汇干预是无效的;再利用同一数据进行参数检验,发现按照成功干预的标准二(稳定汇率的标准),我国的外汇干预是完全有效的,而标准二和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目标是一致的。按照Murray(1990)、Ito(2002)的研究方法,本文计算了外汇干预操作的损益,并对我国冲销操作的成本进行了计算;然后,定性分析了我国冲销干预的宏观经济成本和收益,并参照Hutchison和Neuberger(2002)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避免金融危机的机会收益进行了定量计算。综合我国央行冲销干预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成本和收益,结合央行干预目标,本文提出虽然我国央行冲销干预从宏观经济上看是有益的,但高成本的冲销操作难以长期持续下去。最后,本文针对前面实证研究的结论和原因分析,参照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为解决货币政策操作受阻、冲销干预操作的高成本、冲销操作的不可持续性等问题,就外汇干预、冲销干预和政策配合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修正外汇干预的目标,完善干预方式和建立外汇平准基金;与利率政策的进行协调,发挥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改革汇率政策和外汇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