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前进,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过程,地方经济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城市间发展差距有越拉越大的趋势。“飞地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受地方政府关注和欢迎。而通常作为“飞地经济”载体的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涌现。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府际合作、建设共建园区的过程中,一部分园区获得了成功,府际合作取得了可观的收益;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园区惨淡经营,最终以失败告终。如何利用共建园区这一载体加强府际合作,通过“飞地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多赢,已经成为政治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学者研究区域一体化、府际合作的重点方向。本文借助于府际关系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对飞地经济、共建园区、府际合作进行了概念界定,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行政区划内的跨区域合作共建园区——常州高新区大丰工业园、苏州盐城沿海合作开发园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的现状进行梳理,以此作为论文的基础,展开“飞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横向府际合作相关问题的研究。通过对大丰区合作共建园区进行逐一分析和比较,找出不同的共建园区发展建设过程中政府角色、合作动机、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并着重分析其原因。大丰区这三个共建园区均诞生于相应的政治背景之下,虽然运营模式不甚相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都面临着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顶层设计缺失、管理体制不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园区管理机构自主性不足等诸多方面。同时,参考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深汕特别合作区等成功案例的建设管理经验,为大丰区共建园区的发展和府际合作提供借鉴。针对大丰区合作共建园区府际合作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包括强化管理机制、完善激励制度、争取政策支持和优化营商环境等解决对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飞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多赢;由此延伸到中国“飞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府际合作,从树立合作共赢的科学理念、构建长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和创建科学的开发运营模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提升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