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培养成功的职业关系、亲密关系需要准确理解他人情绪和感受的能力,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共情。共情既包含情绪过程,伴随着情绪唤起和激活,也包含认知过程——共情理解,需要揣摩和精心思考,且还是一种行为过程——共情表达,以一定的方式将此种理解传达给对方。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些证据表明直觉加工可以带来更加准确的共情,但也有证据证明分析加工可以带来更加准确的共情。本研究拟探讨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在共情反应中的作用,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成功的职业关系、亲密关系需要准确理解他人情绪和感受的能力,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共情。共情既包含情绪过程,伴随着情绪唤起和激活,也包含认知过程——共情理解,需要揣摩和精心思考,且还是一种行为过程——共情表达,以一定的方式将此种理解传达给对方。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些证据表明直觉加工可以带来更加准确的共情,但也有证据证明分析加工可以带来更加准确的共情。本研究拟探讨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在共情反应中的作用,对比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下的共情理解、共情表达准确性。研究一调查了人们对共情理解和共情表达所使用加工方式的信念,发现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在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时,应该使用分析加工而非直觉加工,在共情表达上这种倾向更加明显。研究二使用包含言语信息的文字实验材料,借鉴两反应范式探究同一被试在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下共情理解的准确性,并引入有无相似经历的变量,查看相似经历对共情理解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直觉加工相比,分析加工下的共情理解更加准确,人们的信心也更强。具体来看,在直觉加工下,男性的共情理解准确性高于女性,信心也更强,而在分析加工下则不存在差异;是否为心理学专业对共情理解准确性没有明显影响。不论直觉加工或分析加工,有无相似经历对共情理解得分和共情理解自评均没有影响。研究三借助录音的形式,尽可能还原生活中的人际对话情境,使用两反应范式探究同一被试在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下共情表达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求反馈者和共情对象对共情表达准确性做出评定,并引入有无相似经历的变量,查看相似经历对共情表达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由共情对象进行评定时,直觉加工下的共情表达准确性与分析加工下的共情表达准确性没有明显差别;当由反馈者进行评定时,分析加工下共情表达的准确性好于直觉加工。进一步检验发现,共情表达者和共情对象的评定结果不一致,尽管对于分析加工下共情表达的评定没有差异,但对于直觉加工下的共情表达,反馈者给出了更低的分数。性别、专业和相似经历对共情表达他评、自评、可能性均没有影响。
其他文献
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所包含内容中较为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而学好函数知识不仅需要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和激情,还要对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而本文所提出的数形结合的方式在高中数学函数问题中的应用是能够有效改善学生解决函数问题的效率。
FATF关于受益所有人身份识别的相关要求FATF是反洗钱、反恐怖融资与扩散融资领域的国际组织,负责制定全球统一的政策标准,并通过国家互评估等方法促进成员国或地区(以下简称成员)有效执行国际准则。在其《打击洗钱、恐怖融资与扩散融资国际标准——FATF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24条中,FATF明确区分了法人基本所有权及受益所有权信息,要求成员确保反洗钱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和特定非金融行业及时、完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中国学者提出的文学批评方法,并在发展中逐渐建构起具有中国独特话语体系的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不仅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认同,而且在国际传播及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建构方面也成效斐然。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有三个重大课题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直接相关。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文学伦理学批评为文学跨学科研究树立了典范。为进一步研究、探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资源、实践径向、体系建构等
随着大众健康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在线健康社区蓬勃发展,患者、医生等用户群体在这类平台上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为患者提供多样的社会支持,在线健康社区能够提高患者的个人健康管理能力。然而在海量的社区信息中,患者面临着信息过载问题,健康论坛中的用户往往难以直接检索到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该问题限制了在线健康社区的效益最大化。推荐是解决信息过载的经典技术,话题帖是健康论坛中最为典型的信息聚合单元,有效的话
实用艺术作品在201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中被列为新增的作品类型,但是否会成为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之一还未予以确定。随着市场中实用艺术作品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相信实用艺术作品在我国的法律地位能够尽早确定。为了使实用艺术作品迈向合法化与规范化,本文从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争议入手,总结各国现存的评价标准,试图对我国实用艺术作品艺术性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助力。本文的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
欺负是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卷入欺负会对个体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所以研究欺负行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父母冲突、小学生欺负行为与攻击规范信念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提供实证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攻击规范信念量表和儿童欺负量表(小学版)对黑龙江省两所小学的56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