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流体双振荡网格湍流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f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弹性流体湍流减阻流动是非牛顿流体动力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自Toms发现添加剂湍流减阻现象至今,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三方面对这一添加剂湍流减阻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如湍流减阻机理、最大减阻率渐近线以及减阻技术的工业应用等。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提出更为全面的湍流减阻机理、高雷诺数湍流减阻流动大涡数值模拟方法等。当前,学者们对粘弹性流体湍流减阻领域的关注热点在于具有壁面效应的流动中,如管道、槽道和边界层等。壁面的存在将导致流动的不均匀性,研究粘弹性流体分子微观结构与旋涡结构的相互作用则更为复杂。然而,在无壁面效应的各向同性湍流中,流体粘弹性的存在并未改变流动中的动量输运,但却能影响不同尺度间的能量传递过程。因此,研究粘弹性流体各向同性湍流将对湍流减阻流动特性及机理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首先采用了双振荡网格同步相向/反向运动的思想,设计了双振荡网格湍流实验系统,实现了高雷诺数近似各向同性湍流。选取典型的具有粘弹性特性的两类减阻剂水溶液—高聚物和表面活性剂水溶液。采用Kinexus Pro系列旋转流变仪测量了减阻水溶液的剪切粘度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和聚氧化乙烯(PEO)水溶液的剪切粘度都存在剪切稀变特性,而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杨酸钠(CTAC/Na Sal)水溶液的剪切粘度展现出了稀变-增稠-再稀变过程。其次,采用粒子图像测试技术(PIV)开展粘弹性流体双振荡网格湍流实验研究,分析了流动速度场特征以及湍流重要参数(如积分尺度、Taylor微尺度、湍动能等);研究结果表明,流体粘弹性的存在显著地影响上述流动参数。提出了基于湍动能来定义流动减阻率的方式,结果显示:在无壁面效应的双振荡网格湍流中,粘弹性流体流动同样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减阻效果,并发现在CTAC/Na Sal水溶液工况中存在一临界减阻浓度。从湍动能谱和速度能谱阐述了流体粘弹性对能量输运过程的影响。通过速度偏导数的高阶关联函数分析,发现粘弹性流体抑制了流动中的小尺度间歇性。再次,基于PIV数据库,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和小波变换方法研究双振荡网格湍流中涡结构的多尺度特性。基于POD分析结果发现,对于粘弹性流体流动工况,仅需少量的POD本征函数即可捕捉流动中的相干结构,这说明流动中的相干结构受到了抑制,展现出较为明显的减阻效果。基于Daubechies小波变换研究不同尺度涡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在同一较小分解尺度上,流体粘弹性的存在显著改变了小尺度涡结构特性;此外,在所有分解尺度上,粘弹性流体对间歇性的贡献要小。最后,从网格振荡频率、溶液浓度、减阻剂种类和网格分形特性四个方面出发,研究其对典型减阻溶液流动中经典Kolmogorov p/3标度律、扩展自相似标度律和层次结构标度律的影响规律。发现上述四个参数均影响了流动中的标度律关系,且所有流动工况中的标度指数均偏离了Kolmogorov p/3标度律,并展现出了奇异特性。此外,分析层次结构标度律中的间歇参数,再次发现流体粘弹性的存在抑制了流动中的间歇特性。
其他文献
随着微机电系统的发展,装置的微型化与微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研究问题。微型燃烧器由于其体积小,使得碳氢燃料很难稳定、高效燃烧。研究表明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重整产氢的方式对燃料混合气加氢可以起到改善微细空间内甲烷燃烧的作用。由于甲烷催化自热重整耦合了放热的甲烷部分氧化反应和强吸热的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能耗低,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针对微尺度结构下甲烷自热重整反应特性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国民生产生活中铝需求量不断增加,铝工业的规模发展十分迅速。铝电解行业是耗能大户,在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对其进行节能降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针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轮机的功率也逐渐增加,汽轮机故障产生的危害很大,而且故障率很高,如果能够通过某些方法及时准确地诊断出汽轮机的故障,将大大减少汽轮机故障所带来的损失
本文以厚皮甜瓜(品种为银帝和黄河蜜)为试材,在开花前1周、幼果期(花后2周)、果实迅速膨大期(花后3周)和网纹形成期(花后4周)4个时期用50mg/L康壮素(harpin)对植株进行1、2、
本文以课题组前期研制的替代饲用抗生素的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为原料,研究该提取物及其组成的各单味药的体外清除自由基功能、体内抗氧化功能,并对其抗氧化成分进行初步测定分析
随着核电的发展,核电的安全性控制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提高核电的安全性,需要对运行人员进行全范同综合培训,而高逼真度的仿真机的研发为培训提供了可靠的环境。本实验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