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逐步转向服务业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参与当地投资的同时,也会吸引与自身相关的企业的迁入,促进当地产业集聚的形成。以往的研究较少涉及FDI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等产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将FDI因素纳入产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范畴,以生产性服务业切入点,深入研究FDI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本文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发现在行业层面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相对水平在整体上领先于公共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而且高于制造业。地区层面上,生产性服务业存在内多个产业的地理共聚现象,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显著的地区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已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中心,而其他地区成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围,且东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逐步强化的趋势。通过观察FDI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无论是在行业层面还是地区层面FDI对经济的渗透均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较强的相关性。为了进一步展开FDI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采用2003—-2012年中国14个服务行业和30个省际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分析对比了不同影响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作用。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行业层面上,FDI渗透度、知识因素、信息化水平、制造业需求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政府势力会阻碍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区层面上,FDI渗透度、知识因素、信息化水平、制造业需求和政府势力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性因素;劳动力成本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阻碍因素;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地区层面上的政府势力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这可能是由于各地区旨在促进投资和经济发展的政策,会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入门槛,增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并且,相邻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关联性明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提高会促进周边相邻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根据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为了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集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有效的配套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