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常态”一词最早源于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早被应用于经济学领域。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期间,对河南的经济状况和实际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讲话和文章中多次提及“新常态”一词,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总书记在主旨演讲中对“新常态”作了阐述,介绍了“新常态”的三个特点、四个机遇和一个挑战。在国际发言中习总书记介绍中国的经济形势时也提到了“新常态”,“新常态”一词逐步成为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独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发展过程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武术在我国体育项目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既有健身防身作用,又富有格斗技击性能,而且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对丰富文化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对培养青少年的优秀道德品质和顽强的毅力等具有深远的意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提出武术“六进”,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军营,大力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贯彻国家武术发展方针、积极为全民健身服务,做好武术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校园是武术的六进之一,“武术进校园”是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热词,在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和引导下,武术被许多小学正式作为体育课的一个项目。武术有诸多育人功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运用武术强健学生体魄;通过校园武术教学,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意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难度的武术动作,对小学武术运动提出了质和量的要求,“新”与“旧”中明显体现了育人功能的转变、“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及技能掌握和教学方法的改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现阶段学校教育中“教学改革”、“新课标”、和“素质教育”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的新理念。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相关文件。“政府及有关部门需增加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保证体育用品的充足性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一支重要力量,促进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速以体育事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国建设,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本文从教学方面入手,论述小学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试行性建议,旨在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武术运动发展做出理论贡献。笔者通过访谈多位专家和学者,并通过实地调查,调查分析了独具代表性的武术之乡----菏泽市当下小学武术教育开展情况。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小学武术教学,分析现状,提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得出普遍规律。小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存在普遍的问题,在教学开展的现状上,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小学生对于课程及教学的满意度、师资问题、领导的重视度等问题上。对策方面,学校应“把握新常态”,需重视对小学武术教学的扶持、增加师资力量、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积极推进武术文化,培养武术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满足“教学改革”、“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等,从而发挥小学阶段武术应有的育人功能。小学阶段重体验和感性认知,是成长阶段的特殊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思想上极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容易接受外来事物,在学习上学习新事物的速度较快,内化的程度也比较高。“新常态”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尤其是小学武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成为大家热切关注的问题,“新常态”下经济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小学武术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迫切要求我们“把握好新常态”、“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新常态”背景下的小学武术教学,小学武术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