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Cu-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电导率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引线框架和高速铁路等领域均有应用。而Cu-Cr合金抗软化温度仅为500°C,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的高温抗软化性能,通常在合金中添加Zr、Mg、Ti等第三组元元素。为了探究第三组元Ti元素对Cu-Cr合金抗软化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将以Cu-Cr和Cu-Cr-T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工艺制备合金板材,研究了不同Ti含量
【基金项目】
:
“十三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江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Cr系合金具有高强度、高电导率和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在引线框架和高速铁路等领域均有应用。而Cu-Cr合金抗软化温度仅为500°C,为了进一步提高合金的高温抗软化性能,通常在合金中添加Zr、Mg、Ti等第三组元元素。为了探究第三组元Ti元素对Cu-Cr合金抗软化性能的影响机制,本文以将以Cu-Cr和Cu-Cr-Ti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工艺制备合金板材,研究了不同Ti含量对不同冷轧变形量合金时效过程中性能、组织的演变规律,明确了合金时效过程中的强化机制。通过对峰时效态Cu-Cr、Cu-Cr-Ti合金高温软化性能、析出相形貌演变进行研究,探究了Ti对提高Cu-Cr-Ti合金抗软化性能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Ti元素提高了Cu-Cr合金的时效硬度并且延缓了时效硬度的下降趋势。冷轧形变量80%的Cu-0.46Cr和Cu-0.45Cr-0.28Ti合金的屈服强度相近分别为426 MPa和432 MPa;而在峰时效态下,Cu-0.46Cr合金屈服强度下降到278 MPa,Cu-0.45Cr-0.28Ti合金屈服强度却上升至503 MPa。经合金强化理论计算,Cu-0.46Cr和Cu-0.45Cr-0.28Ti合金的理论屈服强度分别为299.9 MPa和497.6 MPa,与试验值278 MPa和503 MPa符合程度较好,其中Ti原子的固溶强化作用和高密度的位错是Cu-0.45Cr-0.28Ti合金时效后具有高的屈服强度的原因。Cu-0.46Cr合金在450°C时效4 h后,析出的Cr相形态多为球状或椭球状,基体内位错密度有明显下降。Cu-0.46Cr合金在软化温度510°C时效30 min后,析出Cr相形态仍为球状或椭球状,基体无明显位错缠结和位错壁,位错密度低,且在时效60 min后析出相尺寸明显增大,达16.5 nm,此时球形析出相的Orowan应力为50.9 MPa。而Cu-0.45Cr-0.28Ti合金在450°C时效4 h后,析出Cr相呈短棒状的析出相,基体内位错密度无明显降低。Cu-0.45Cr-0.28Ti合金在软化温度610°C时效30 min后,析出Cr相呈短棒状或椭球状的析出相,析出相有球化趋势,在时效60 min后,Cr粒子基本呈现为球状,粒径约12.4 nm,此时析出相粒子Orowan应力为63.0 MPa,基体内仍有部分位错缠结。加入Ti元素后,能延缓Cu-Cr合金高温时效过程中析出相的长大和位错密度的降低,从而提高合金的抗软化温度。
其他文献
作为高强度和高电导率铜合金中极具发展潜力的铜合金,Cu-Cr-Zr合金广泛用于电子,电力和交通运输领域。对于Cu-Cr-Zr合金的研究和发展,国外已经生产出成熟的合金牌号产品,中国这些年对于Cu-Cr-Zr合金发展也不断追赶,但我国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产出Cu-Cr-Zr合金距离国外的合金产品仍有较大差距。在面对上述情况下,我们需要对Cu-Cr-Zr合金成分和加工的工艺继续探究,以期实现合金在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不仅需要Cu合金具有优良的强度硬度和导电性能,同时还要确保Cu合金具有高的抗软化温度。本文探究不同Ni、Ti原子比例和Ni、Ti总含量对Cu-Ni-Ti合金性能的影响,包括硬度、电导率和抗软化温度,并结合热力学计算和扫描透射等方法分析了合金的微观组织,得出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Ni3Ti相存在于CuNiTi+FCC+Ni3Ti三相区和FCC+Ni3Ti两相区
铁磁材料是机械制造领域广泛采用的基础材料。特别是装备的主承力结构均由铁磁材料制造,服役时承受极其复杂的工况载荷,这极易产生疲劳损伤,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如何对铁磁性构件进行定量损伤检测一直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铁磁材料的早期损伤检测方面极具潜力,但因其微观物理机制尚未澄清,直接影响了磁记忆技术的量化应用,因此本文从应力及组织结构变化诱发磁记忆现象出发,探索其微观物理机制。本
稀土主要应用于尖端科技和军工领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赣州是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主要产区,稀土开采长期以来其采用的溶浸工艺,剖开原始地表并将大量浸矿液体注入土壤,造成了矿区地表植被毁损,引发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沙化等环境问题,植被自然恢复困难,主要依赖人工复垦。由于稀土开采引起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导致复垦植被生长困难、生长状况极差,严重制约着复垦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由于植被受外界干扰,自身结构发
随着高品位、易开采硫化镍矿的日益枯竭,褐铁矿型红土镍矿品位低,储量大,其中,镍主要与铁呈类质同象形式,被赋存于针铁矿中,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该类型红土镍矿已经成为当今镍冶金行业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镍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现状,并对当前的各种工艺进行综述。以印尼某褐铁矿型红土镍矿为原料,主要采用还原焙烧-磁选工艺、氯化离析-磁选工艺以及常压酸浸工艺对该类型红土镍矿进行研究,并对相关研究
薄规格无取向电工钢具有磁导率高、中高频铁损低以及磁致伸缩小等众多优良特性,然而传统加工生产需经冷轧大压下,退火后容易形成γ织构,恶化成品板磁性能。因此,本文以XG300热轧板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工艺的一次冷轧法制备薄规格无取向电工钢,系统研究从热轧、常化到冷轧退火过程中α*织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对成品板磁性能的影响。采用蔡司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电工钢组织形貌进行了表征,借助EBSD分析了不同工艺下
硬质合金作为高硬度、高耐磨的难熔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割、矿山开采和耐磨部件等领域。硬质合金是当今最流行和最常见的高生产率工具材料,全球正在大力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方面是用于切削工具的硬质涂层,这些硬质涂层已被证明可以通过减慢切削刀具的磨损特性来延长刀具寿命。而近年来出现的表面纳米化技术能在金属基体表面形成梯度纳米晶粒层,为涂层制备提供综合性能优异的基体材料。为了提高现代制造业加工效率与加工精度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虾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淡水水体,其在河南境内各水系均有分布。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日本沼虾的种质资源也逐渐受到影响。为评估河南境内水系日本沼虾的种质资源现状及其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对河南境内18个地理群体135尾日本沼虾开展种群遗传学研究,样品覆盖河南境内的长江
Hf元素自发现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原子反应堆,火箭推进器,电阻材料,耐热材料等各个领域,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Hf元素在永磁材料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探索Hf元素的应用,本文主要分两部分研究了Hf元素在永磁材料中的应用,第一部分为Nd-Fe-B-Hf永磁合金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第二部分为Co-Hf永磁合金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首先本文通过熔体快淬法制备了Nd27Fe72-xB1Hfx
对于膏体充填开采工程而言,膏体充填体作为一种人造多孔介质在地下采场中不仅受到地应力、自重应力等应力场的作用,而且受到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从而致使其力学性能的劣化,承载能力降低,导致采场失稳坍塌。在安全第一形势下,保守设计充填体力学指标,必将导致充填胶凝材料用量过大。基于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充填成本,本文以不同渗透水压作用下的膏体充填体为研究对象,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系统上对膏体充填体进行单轴压缩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