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是一类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存在多种免疫调节细胞功能及数量的异常,其中自身反应B细胞可产生的致病性抗体可以介导血小板的破坏。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临床已有将其用于控制免疫反应的案例,B胞之中也存在着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亚群,其可能是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对象之一。研究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在SDF-1α的作用下调控ITP患者外周血中CD19+B细胞向调节性B细胞亚群分化的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健康人和ITP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测定CD19+细胞中表达IL-10的细胞及CD19/CD24hi/CD38hi细胞的比例,以此来反应ITP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的含量,并将其与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共同培养,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群体中具有分泌IL-10能力的细胞亚群与表达CD19/CD24hi/CD38hi细胞的比例;使用ELISA的方法检测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q-PCR测定经SDF-1α刺激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内miRNA-133的含量变化,进一步将间充质干细胞与来源自ITP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流式检测培养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亚群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ITP患者CD19+亚群之中,表达IL-10的细胞及表型为CD19/CD24hi/CD38hi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均有所下降(2.40±0.62%vs 8.12±1.21%,2.11±0.35%vs 6.02±0.44%,P<0.05);将其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后,与单独培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相比,其中表达IL-10的细胞及表型为CD119/CD24hi/CD38hi细胞的比例上升(5.78±0.86%vs2.44±0.58%,5.42±0.53%vs2.01±0.46%,P<0.05),共同培养液中IL-10的含量也有所上升(830.55±70.71 pg/ml vs 180.06±23.11 pg/ml,P<0.05)。使用SDF-1α刺激间充质干细胞之后,间充质干细胞内miRNA-133的表达上升(3.64±0.30)。进一步向间充质干细胞内转染合成的miRNA-133干扰物,经转染之后的间充质干细胞再次与来自ITP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与未经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转染miRNA-133干扰物后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来自ITP患者外周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IL-10的细胞及表型为CD19/CD24hi/CD38hi细胞的比例下降(3.21±0.54%vs 5.78±0.86%;2.1±0.33%vs5.02±0.57%,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B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下降,表明TIP患者体内存在调节性B细胞减少,而c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来自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B细胞亚群的分化。经一定浓度(0.1 ug/ml)SDF-1α刺激后,间充质干细胞内的miRNA-133表达升高;降低miRNA-133在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可减弱其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调节性B细胞分化的能力,表明0.1 ug/ml SDF-1α可以通过调节间充质干细胞中miRNA-133的表达进而影响其对调节性B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