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及其FPGA实现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通信(Intra-Body Communication, IBC)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其最大特点在于将人体作为信息的传输媒介,以实现人体表面、内部、周围等一切可与人体接触的电子装置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人体通信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连续开展人体医学信号检测的穿戴式/植入式医疗仪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是构建体域网的一种新型手段。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实现过程不易受到接地因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而有关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成果仅局限于仿真、模型探索和实验层面,硬件实现方面尚不深入。因此,本文在课题组前期针对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电磁理论解析、数值仿真和硬件设计等相关研究基础上,设计一种可靠、稳定的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收发系统。研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根据课题组在前期开展的人体实验中得出的人体信道物理层的特点和规律,选取相应的载波频率,进而以FPGA为平台,采用相位连续的FSK调制和数字解调方式设计了一种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收发系统。在发送器方面,采用直接频率合成器技术发送载波频率分别为50kHz和100kHz的正弦调制信号,并由V/I转换电路调理为适合于人体传输的交变电流信号。在接收器方面,采用非相干解调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前端硬件电路和数字解调器等部分,正确地恢复了原数字基带信号。基于FPGA重点设计了全数字锁相环来实现人体通信中位同步信号的提取,并提出了相关指标。该锁相环可以从低码元传输速率的数字基带信号中较好地提取出位同步信号,准确地实现了码元的再生,且具有锁相时间短、锁相精度高和相位抖动小的特点,为人体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效保证。最后,通过人体通信实验对收发系统进行调试,结果表明,在码元传输速率皆为5kbit/s时,该系统能够在人体不同部位、以及多人之间可靠、稳定地实现数据的传输。总之,本文关于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为人体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经验。
其他文献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运动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在欧美一些顶级体育赛事转播中,工作人员需使用多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而类似直升机视角拍摄到的高动态电视画面,是通
在冶金法提纯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的过程中,湿法冶金是其中重要的预处理工艺技术,能将2N的冶金级硅(MG-Si)提纯至纯度达3.5-4N的超冶金级硅(UMG-Si),大大降低后续火法提纯的难
企业在面临多元化战略选择的时候是涉足新的、利润空间大的产业,还是在原有产业的不同领域进行多元化扩张?资源基础理论认为应取决于企业当时所拥有和控制的资源。本文在总结国
论文拟结合新疆克孜尔水库工程设计与运营管理需要,在应用场景建模、虚拟交互、动画漫游等虚拟现实相关技术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克孜尔水库虚拟展示系统。开发该系统的指导思想
量子通信以其无条件安全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从实验室的演示阶段发展到建立各种实验网络,但是量子通信网络的架构、拓扑、协议甚至应用模式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仿真
从远古岩画受伤的野牛,到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中一系列优秀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最打动人心的艺术创作题材往往都是那些最平凡,与生活最贴近的事物。而且这些题材并不是艺
目的 探讨酸枣仁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及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酸枣仁中的总黄酮 ,采用正交设计安排实验 ,并将正交试验结果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提取次数进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小型化、低成本、高性能的微波无源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温共烧陶瓷(]TCC)技术采用叠层、三维的布局方式,是实现微波无源器件高性能、
<正>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服务“三农”,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省科协召开全省农技协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贯彻党的十六
会议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日益发展,小型化、轻量化、低功耗已经成为该行业的主导方向。因为开关电源转换器具有高效率转换特性,转换效率高达80%以上,使得开关电源技术逐渐取代了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