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教师形象,对于学生、教师自身、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受制于各种因素,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有下滑的倾向。尤其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发展极大的影响了高校教师在社会上的形象地位和舆论环境,同时改变了教师自身的价值判断,对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从查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都市报》中有关高校教师形象的报道内容出发,详细分析不同报纸类型报道高校教师形象的特点,旨在了解当前媒体报道高校教师形象的状况。通过对《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都市报》近三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新闻媒体关于高校教师形象的负面报道基本表现在:学术抄袭、经济腐败、学历造假、生活作风不良等方面。究其原因,一是个别高校教师的某些行为确实存在不足。二是社会环境变化使社会大众思想观念发生改变,“审丑”与“窥探”心理成为社会公众的主导,他们更多的关注高校教师的负面行为。三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种类不断增多、媒体间竞争加大,媒体的功利性开始显现。不同种类的媒体为了寻求自身发展,迎合受众需求,获取利益最大化,更多的报道高校教师的负面新闻,获得更高的阅读量。要改变新闻媒体报道高校教师负面形象的状况。首先,高校教师要端正自身言行,以媒体形象为警戒,完善自身行为,并有意识的提高自身媒介素养,树立新闻报道的批判意识。其次,社会公众应正确应对社会变化,避免刻板印象的影响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高校教师形象,理性对待高校教师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媒介素养,能够辩证地看待媒体报道。最后,新闻媒体应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高校教师群体的整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