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研究——以长春市郊区后失地农民为例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egua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是城镇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内容,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大量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土地,由于失去土地导致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空间发生了重要变化。在2007年《物权法》出台后我国征地拆迁工作进入了“后拆迁时代”,后拆迁时代农民土地拆迁的性质、补偿标准、安置水平与早期失地农民相比都大为不同。  后拆迁时代失地农民的劳动、就业、消费、人际关系、思想观念等生活方式在后拆迁时代发生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本研究重点关注后拆迁时代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成因及问题。本研究对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立足于长春市郊后失地农民,并结合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普遍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从后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娱乐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5个方面的内容对后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收回率87.5%,笔者通过对问卷数据SPSS定量分析,探究城镇化进程中后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化的情况,描述后失地农民当前生活方式的特点,探索这些特点背后的成因,对于研究后失地农民如何顺利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培育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近五十年来中国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加上近二十年来“乡政村治”在我国的实施所带来的村庄领域空前复杂的权力互动,使得基层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利益矛盾频繁发生。而在政府与
本文对失地农民从ZX村到FY小区的搬迁历程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虽然因征地而导致的搬迁对人们来说是非自愿的,但是由于人们向往“城里人”的生活,因而搬迁符合了人们的主观愿望
近年来,医疗保险费用逐步攀升,影响了人类的医疗需求,老百姓看病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是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成功及费用控制的关键。通过医疗保险付
我国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按此推算,出生于80年代的独生子女己迈入而立之年。这一代的独生子女就是我们所说的“独一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已经成家,他们的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