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终端的用途多样化及与移动业务的紧密结合。在带给用户便利,丰富用户生活的同时,移动终端也给移动通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移动终端管理这个课题就在上述的背景下产生,通过对终端进行有效地管理,解决终端与业务之间的矛盾并为用户提供更佳的业务使用体验。
论文围绕着移动终端管理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总结了作者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本论文从移动终端管理需求的研究入手,提出了移动终端能力管理的机制,研究了IMS业务环境下移动终端管理的若干问题。采用本体的理论对移动终端管理对象信息模型和移动终端管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
论文对研究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创新点简要归纳如下:
(一)对移动终端管理需求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需求工程方法学建立了移动终端管理的需求概念模型。在分析移动终端管理相关的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依据需求概念模型,指出了OMA Device Management标准的需求差距,对移动终端管理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对移动终端能力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移动终端能力的定义并对典型的移动终端能力进行了分类。在分析现有的移动终端能力获取机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OMA Device Management的移动终端能力管理机制。为终端能力的表示设计了一种终端能力管理对象结构。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给出了终端能力采集的方法。对终端能力维护和终端能力提供等操作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保证业务体验质量的方法。
(三)研究了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n)业务环境下进行移动终端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分析了IMS的架构与业务环境,介绍了OSE(OMA Service Environment)和IMS业务环境的融合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移动终端管理的实现和增强机制,包括OMA Device Management协议的SIP承载机制、终端在线状态管理机制、单点登录机制和计费机制。并研究了移动终端管理和其他业务平台的交互机制,包括业务配置机制、业务质量跟踪机制和接口方法。为了满足移动终端管理的功能需求及IMS下多协议、多接口的业务环境,提出了一种具有分布式体系结构的移动终端管理系统的架构。
(四)通过对OMA Device Management协议的分析,明确了OMA管理对象信息模型,并指出了该模型中DDF(Device Description Framework)缺乏语义特征的缺点。考虑到本体在语义表达能力方面的优势,研究了本体的概念与管理对象信息模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移动终端管理对象信息模型。依据本体建立的方法论,在分析了领域现状特性之后,建立了领域本体,列举了领域内主要概念并给出了概念关系图。为了更明确描述领域知识,采用描述逻辑和OWLDL对领域本体进行了形式化。
(五)定义了移动终端管理质量的概念,提出了移动终端管理质量的研究内容,并建立了形式化的基于本体的移动终端管理质量的评价指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