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非肝肾亏虚患者的影像学、血清生化等代谢物指标,分析两组人群的差异,探讨现代医学技术检测下中医肝肾亏虚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为中医肝肾亏虚证候辨证提供客观依据,为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按照纳入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09月在本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肝肾亏虚型患者40例为实验组,非肝肾亏虚型患者40例为对照组。2.基于影像系统测量两组腰椎椎体高度、椎间盘厚度、黄韧带厚度、竖脊肌和多裂肌面积及其信号强度,关节突间距离及关节突信号强度,椎间盘、小关节、椎旁肌、椎体终板的退变分级,并对退变程度进行赋值评分;收集两组的中医证候分布、血清学等代谢物指标。3.对比两组影像学、血清学等代谢物、中医证候特点的差异,分析肝肾亏虚证候与椎体及椎旁附件退变的相关性,初步分析代谢指标对肝肾亏虚证候的影响。结果:1.肝肾亏虚组年龄多在60岁以上,非肝肾亏虚者基本在38岁以下,肝肾亏虚组病程明显较长。2.影像学:肝肾亏虚组以膨出为主,非肝肾亏虚组以突出为主;突出位置两组在横断面均以中央型为主,矢状面肝肾亏虚组突出全部在椎体间隙,非肝肾亏虚组存在少量突出游离于硬膜囊的情况;肝肾亏虚组突出节段分布较均衡,非肝肾亏虚组以L4/5、L5/S1为主;肝肾亏虚组大部分突出在3个以上节段,非肝肾亏虚组突出数量多在3个以内;突出最严重节段和责任节段均以L4/5、L5/S1为主。椎体及椎旁附件对比:椎体高度肝肾亏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信号强度肝肾亏虚组高于对照组,以L1-3椎体差异较明显;椎间盘厚度整体来说肝肾亏虚组低于对照组,信号强度肝肾亏虚组高于对照组;黄韧带厚度整体来说肝肾亏虚组低于对照组,信号强度肝肾亏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椎旁肌面积肝肾亏虚组低于对照组,以多裂肌较明显,信号强度竖脊肌、多裂肌均高于对照组;关节突间肝肾亏虚组上下关节突间距离明显较小,以L3/4、L4/5节段更明显,上下关节突信号强度肝肾亏虚组多高于非肝肾亏虚组。Pfirrmann椎间盘退变、Fujiwara小关节退变、Goutallier肌肉脂肪浸润两组间均存在明显差异,肝肾亏虚组退变明显高于对照组;Modic椎体终板退变两组除L4外均存在差异,肝肾亏虚组也高于对照组。3.证候分布:肝肾亏虚组的病位主要为肝、肾、经络、筋骨、肌肤,病性主要为血瘀、阴虚、气虚、津亏、精亏;非肝肾亏虚组的症状体征较单一,主要的病位在筋骨、肌肤、经络,病性主要为气滞、血瘀,少量患者有痰、饮、湿、寒等病性出现。肝肾亏虚证候评分与影像学中椎体及椎旁附件退变均有正相关性关系。4.代谢产物中共检测81种代谢指标,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29种,差异频数大于10的代谢物有24种,异常值数量超过1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13项:血常规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生化中的总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α2球蛋白、脂蛋白α;尿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差异代谢物中仅有总蛋白、α2球蛋白含量与肝肾亏虚证候评分存在相关关系。结论:1.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以退行性改变为主,主要表现为椎体高度的丢失和信号强度的改变,椎间盘、黄韧带高度的降低及信号强度的改变,椎旁肌面积的减少、肌肉脂肪化浸润及信号强度的变化,腰椎小关节主要变现为关节间隙的变小及小关节信号强度的改变。2.肝肾亏虚证候并非单独存在,肝肾亏虚其实是肝脾肾的阴虚为重。非肝肾亏虚患者证候多表现为气滞血瘀,另有少量寒湿、湿热证。3.肝肾亏虚证候评分与椎体及椎旁附件的退变均有正相关性关系。肝肾亏虚越严重则椎体及椎旁小关节、韧带、肌肉退变的也越严重。4.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差异代谢物中仅总蛋白、α2球蛋白与肝肾亏虚证候评分存在相关关系。代谢物可能揭示肝肾亏虚的本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