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名即刻板印象、偏见、歧视。污名严重影响了药物使用障碍者的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污名是社会所构建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想要全然改善公众对于药物使用障碍者的污名需要很长一段时日。为了切实解决当前问题,本文从药物使用障碍者污名应对的角度切入提出干预手册的开发,从而帮助药物使用障碍者积极应对污名。同时,积极的应对也会反作用于客观环境和人们的主观评价,从而减弱公众污名。基于循证实践,首先,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12名药物使用障碍者进行调查,深入研究其感知到的污名、应对污名的方式及其原因,从而形成问题模型。研究发现:药物使用障碍者感知到的污名包括:“生活混乱”、“十分危险”、“不可信任”。药物使用障碍者常用四种方式应对污名:“自我证明”、“自我调节”、“针锋相对”、“畏葸不前”。“认知评价”和“情感联结的强弱”是药物使用障碍者选择具体何种应对方式的决定因素。当初级评价(对于污名的评价)低于次级评价(对于自身应对污名能力与资源的评价)时,药物使用障碍者就会采用趋近、对抗的方式应对污名,相反则会用退缩、接受的方式应对污名;当情感联结越强,药物使用障碍者就会采用更为积极的方式应对污名。在形成问题模型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家庭治疗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本文设计了药物使用障碍者污名应对干预手册。手册中包含理论依据、目标人群、活动方案、干预评估等。基于前文访谈调查形成的项目问题理论以及按照逻辑模型所建立的项目理论,干预活动方案主要由十一节小组活动以及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组成,其中,小组活动主要从认知调解、情绪调整、情感联结三方面展开。干预评估分为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过程评估主要针对项目的完成度以保证项目的落实。结果评估则是通过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并进行前后测,对项目所干预的因素(如污名应对方式等)进行检验,研究的同时确保项目的有效性。该手册能给禁毒社工在药物使用障碍者污名应对问题的处理上提供参考,从而帮助药物使用障碍者更积极地应对污名,真正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