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光学偏振器件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由于衍射极限的限制使得亚波长光学偏振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遇到了困难。目前,利用光子晶体结构来实现亚波长光学偏振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光学偏振器件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由于衍射极限的限制使得亚波长光学偏振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遇到了困难。目前,利用光子晶体结构来实现亚波长光学偏振器件是在国际上相对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本文设计了几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利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特性分析和结构优化,并讨论了它们在光学偏振滤波和偏振分束方面的应用,本文的研究对于光学偏振器件的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特别是偏振型光子晶体光纤和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金属填充或镀膜光子晶体光纤的主要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光子晶体光纤主要的数值研究方法,基于Maxwell电磁理论给出了模拟光子晶体光纤的波导理论和有限元方法,并给出了电磁波在金属导体内的基本传播理论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发,进一步分析了金属和电介质交界面附近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再次,设计了两种可用于光学偏振滤波的光子晶体光纤。其中具有一个超大镀金气孔的光子晶体光纤在光通讯波段具有良好的偏振滤波效果。另一种具有两个超大镀金气孔的光子晶体光纤能够同时在不同偏振方向上对两个不同通讯波段进行滤波。并且,对这两种结构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数值分析,使这两种结构的光纤都可以达到良好的偏振滤波效果。最后,设计了用于光学偏振分束的双芯光子晶体光纤。经过有限元法分析,在不同的光纤结构参数下利用这种光纤能分别获得高消光比。在此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两个纤芯之间的气孔填充液体可以达到更为优良的偏振分束效果,填充液体使用于偏振分束的光纤长度更短,有利于器件小型化。
其他文献
自2004年,英国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采用微机械剥离法首次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单层石墨烯以来,因其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能,立即在材料科学、半导体
GaN基纳米柱结构LED由于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独特性质,具备了较好的光学特性,已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纳米胶体小球做掩膜,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
教练员在运动训练和比赛指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教练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体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教练培训自1992年全面展开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学历教育为基
微流控液滴技术包括微流控通道液滴技术和微流控数字液滴技术(Digital microfluidics, DMF)两种类型。数字液滴技术是通过向芯片基板电极上施加电压,从而改变芯片介质层与其
短直腔单频光纤激光器因其在很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近几十年成为科研工作者们一直关注的焦点。无跳模、极窄线宽、低噪声和全光纤等特点在短直腔单频光纤激光器中体
近年来,随着以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出现,集成电路发展超越摩尔定律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SiC等第三代半导体相比传统的Si半导体具备更高的禁带宽度、击穿电压与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98例行LEEP手术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
时间在物理学以及各个领域的发展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时间间隔的测量更是在数字通信、航天航空、计量以及导航定位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时间间隔进行测量在各个领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和硅基液晶处理器(LCoS)等光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Opto-VLSI)芯片技术的发展,各种基于Opto-VLSI芯片的智能化光学信号处理技术成为近年来光电子技术领域
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的兴起,人们对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柔性化、透明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是一种应用广泛的MEMS高频器件,相比其它频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