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MCAO大鼠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VEGFR2/bFGF/CD34+的影响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987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康法(即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改善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等效应机制,探讨针康法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为丰富临床干预手段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1.将165只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清洁级)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和造模组(n=148),造模组参照Zea Longa等复制右侧MCAO模型。术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剔除模型失败和死亡大鼠30只,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康组、电针组、康复组各27只。2.术后4h,针康组、电针组开始给予常规电针干预,穴位选取“水沟”、“百会”、“内关”,针康组、康复组进行丰富的康复环境(给予声、光、色彩等)刺激和康复运动训练,每日1次,每治疗7d休息2d。MCAO模型组、假手术组不予治疗。3.五组动物分别干预1、3、7、14d使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laser-Doppler flowmetry,LDF)检测各组动物插线后5min,干预3、7、14d时大鼠的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于干预3、7、14d分别进行TTC染色测量各组急性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测定CD34+表达,随即用Weidner法计数缺血半暗带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应用Western blot、RT-qPCR分别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oter-2,VEGFR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CD34+在各组大鼠脑梗死区域海马组织中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术后,假手术组1、3、7、14d大鼠的mNSS均为0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四个时间点mNSS均降低(P<0.01),即造模成功;针康联合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1、3、7、14d四个时间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电针组、康复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1、3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1d时针康组与电针组、康复组比较mN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7、14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局部脑血流量(rCBF)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四个时间点(插线后5min、3、7、14d)大鼠的rCBF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干预3、7、14d明显恢复(P<0.01);电针组、康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插线后5min、干预3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插线后5min、干预3d时针康组与电针组、康复组比较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14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电针组与康复组比较术后四个时间点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脑梗死体积测算(TTC染色法)TTC染色后,缺血区与正常组织的界限清晰呈现苍白色,额、顶、颞叶以及基底节区可出现梗死。假手术组术后三个时间点(3、7、14d)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均为0分,且三个时间点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均高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差异表明造模亦是成功;针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3、7、14d时缺血侧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康复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3、7、14d时电针组、康复组与模型组比较梗死体积减少(P<0.01);针康组与电针组、康复组比较,干预3、7、14d时脑梗死体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与康复组比较,干预3、7、14d时脑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CD34+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在光镜下仅见极少量棕黄色染色的CD34+阳性表达,模型组大鼠在镜下可见脑缺血区周围出现一定数量CD34+阳性表达,但数目较少。而治疗组在光镜下可看到染色清晰的CD34+阳性表达,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数目也在逐步增加,其中,针康组相较于电针组、康复组趋势更为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三个时间点(3、7、14d)大鼠的CD34+阳性细胞均表达(P<0.01);针康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3、7、14d时CD34+阳性细胞数量表达显著增多(P<0.01);电针组、康复组与模型组比较,干预3、7、14d时CD34+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增高(P<0.01或P<0.05);电针组与康复组比较术后三个时间点CD34+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检测VEGF/VEGFR2/bFGF/CD34+蛋白相对表达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3、7、14d大鼠缺血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D34+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干预3、7、14d时大鼠缺血侧VEGF/VEGFR2/bFGF/CD34+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干预3、7、14d时模型组与电针组、康复组VEGF/VEGFR2/bFGF/CD34+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3、7、14d时针康组与电针组、康复组比较VEGF/VEGFR2/bFGF/CD34+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或P<0.05);6.RT-qPCR检测VEGF/VEGFR2/bFGF/CD34+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3、7、14d大鼠缺血侧VEGF/VEGFR2/bFGF/CD34+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康组干预3、7、14d时大鼠缺血侧VEGF/VEGFR2/bFGF/CD34+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干预3、7、14d时模型组与电针组、康复组VEGF/VEGFR2/bFGF/CD34+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3、7、14d时针康组与电针组、康复组比较VEGF/VEGFR2/bFGF/CD34+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结论1.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能促进急性局灶性脑缺血(MCAO)大鼠神经功能重建、改善局部脑血流量,且联合疗法优于单纯电针疗法与康复疗法。2.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能够减少急性MCAO大鼠梗死灶体积,且联合疗法优于单纯电针疗法与丰富康复疗法。3.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能够促进急性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区VEGF、VEGFR2、bFGF、CD34+的表达,从而增加微血管密度,可能通过加速微血管新生促进内皮祖细胞归巢,从而促进微血管的新生,这可能是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法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重塑的相关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作为与徽州文书、徽州典籍文献一道,共同构成徽学研究三大基本资料支撑的徽州文化遗存,其内容主要是指历史上徽州人在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与生活中所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地面文化遗
本文首先对液压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重点探讨了液压机械传动的设计内容与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最后对机械设计中液压机械传动控制系统的
为了更准确地模拟夏季高温多雨气候影响下沥青路面性能的变化情况,针对降水、高温和日照3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特点,设计了室内水-温-光循环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油石比情况下,
<正>移铁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移铁通")于2015年9月了日成立,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分公司,主营业务为通信技术、信息系统开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本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是我国民国时期的两大书局,它们在古籍出版领域里展开了剧烈竞争,整理出版了如《国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国学名著,满足当时社会之需要。两大书局的古籍
运用传输矩阵的方法研究由法拉第旋光金属和电介质交替组成的多层膜的法拉第磁光效应。数值计算的结果显示,由于表面等离子的激励,在金属和电介质之间界面会出现很强的光局域
分析了朱集东选煤厂煤泥压滤生产过程中的试验数据,结合煤泥灰分、入料粒度及浓度、聚合氯化铝、过滤压力等因素对压滤周期的影响,根据优化的生产工艺参数,构建了吨煤泥成本
针对传统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难以满足故障定位精确、多参数集中监测的现状,提出一种新型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架构,并重点研究了用于状态监测的智能电子装置(IED)。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