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卫星标记与形态数据的秦岭地区日本弓背蚁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 Mayr)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类(Aculeata)、蚁总科(Formicoidea)、蚁科(Formicidae)、蚁亚科(Formicinae)、弓背蚁属(Camponotus Mayr),它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广泛分布于亚洲(国外分布于日本、前苏联、朝鲜和东南亚,国内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对于日本弓背蚁研究的资料不多,之前有人研究过日本弓背蚁的亲系识别、社群生活史、脑部超微结构、群体结构和营养成分等。秦岭横贯中国中部,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黄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古北界和东洋界的交汇和过渡地带,其动物区系南北过渡、东西承接,古北、东洋两界动物区系成分在此相互渗透、交错重叠。微卫星DNA即简单重复序列,是一种遍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和灵敏度,已成为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当前种内变异研究中分辨率最高、揭示力最强的细胞核DNA标记。特别是对于一些基因组DNA相对较少的昆虫,利用微卫星DNA等位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和灵敏性进行遗传学分析时,更能体现其优越性。本文基于微卫星与形态数据,对秦岭地区20个日本弓背蚁地理种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以探讨秦岭地区日本弓背蚁的种群分化及地理演化关系。本实验从9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4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秦岭地区的20个日本弓背蚁地理种群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216~361bp的扩增产物。根据形态学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与方差分析。依据微卫星DNA扩增产物,用POPGEN32软件进行了中性测试、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计算了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群体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群体的遗传距离。依据群体遗传距离用邻近结合法(neighbor joining method,NJ)和非加权组对算术平均法(unweightedpair-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UPGMA)聚类分析,籍以探讨秦岭地区20个日本弓背蚁地理种群的形成和演化。得出的结论如下:通过对秦岭地区20个日本弓背蚁地理种群的微卫星DNA扩增产物分析表明:(1)20个地理种群在4个微卫星位点的中性测试,其值在95%置信区间之内,属于中性位点。说明4个微卫星位点在20个地理种群中受到的自然选择压力小,种群分化不明显。(2)20个地理种群的群体平均杂合度在0.1875~0.5000之间,属于中度杂合群体,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说明20个种群的基因交流比较频繁,没有出现因近亲交配而出现的杂合度降低。而在所有位点的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表明只有5个种群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而其余15个种群则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可能与较小的群体规模、近交和远系繁殖、选择以及存在无效等位基因等因素有关。(3)20个地理种群中有13个种群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25~0.5之间,属于中度杂合群体;有7个种群的多态信息含量小于0.25,属于低度杂合群体。说明20个地理种群的变异程度较低。(4)在20个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中:种群4(平顶山)和种群9(榆林)与其他种群的遗传距离较大,已经达到亚种以上水平;而其他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则相对较小。说明平顶山、榆林种群与其他种群的遗传分化较大,而其它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低。种群之间的遗传一致性指数则相反。依据形态学数据,对20个地理种群的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20个种群在形态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依形态学数据种群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依据形态学的聚类还是依据遗传距离的聚类,主要是依据地理位置的邻近、环境的相似而聚到了一起。比如在形态学聚类中,户县、佛坪、周至、眉县聚到了一起;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南阳聚到了一起,我们知道这些地点地理位置就是相邻的。而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也有类似的结果,如秦岭西段与东段的种群各自优先聚合,然后东西段的类群再聚合到一起。还有宁强、佛坪、略阳、周至都是在山区所采;平顶山、商洛市、榆林、商南则主要是在郊区所采,这些类群聚到了一起,这可能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而用类平均法(UPGMA)与邻位结合法(NJ)的聚类则没有多少的区分。但是基于形态学数据的聚类与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支内部还是有差异,说明形态特征与遗传变化的不一致性,这可能与20个种群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经历的地质事件的不同、取样数量以及形态特征还没有成为稳定的遗传特征等诸多因素有关。日本弓背蚁在中国都有分布,但尤以北方种群数量更大,所以北方可能是日本弓背蚁的起源中心。依据形态学数据的聚类分析,榆林种群与其他种群的相似性最差;从遗传距离看平顶山、榆林种群与其他种群的遗传距离最大,说明这两个种群与其他种群的亲缘关系远。榆林是我本次取样最北的一个类群,所以榆林种群可能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类群。从本实验的结果看,无论是秦岭南北种群还是秦岭东段与西段的种群相互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聚合,说明高大的秦岭山脉并没有明显的阻挡日本弓背蚁的基因交流,或者说秦岭地区的日本弓背蚁种群之间还没有发生明显的分化。
其他文献
神经编码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神经编码的认识已经建立了基本框架:频率编码和时间编码等。长期以来,神经纤维作为神经编码的基础,被认为起着传导通道的作用,其功能在于将携带信息的、具有一定时间先后顺序的电位变化信号转换为动作电位序列串,并忠实地传导到神经中枢,或是将神经中枢的信息传递给外周运动神经或是中间神经元。然而,轴突重复兴奋后表现的兴奋后抑制(Postexcitatory Depres
骨骼肌是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重要组织,哺乳动物通过骨骼肌舒缩来完成躯体运动。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地下鼠,终身营严格地下生活,为适应地下低氧环境,其结构和功能都出现了很多变化特征。本文拟通过对低氧条件下甘肃鼢鼠和SD大鼠骨骼肌特征进行比较,旨在探讨甘肃鼢鼠骨骼肌低氧适应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形态学方法对常氧、低氧2周和低氧4周后甘肃鼢鼠及SD大鼠骨骼肌形
小波分析是近二十年来受到科技工作者密切关注的一个领域,它是研究调和分析和处理信号图像的重要的崭新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从数学角度看,小波实际上是在特定空间内按照小波基函数对函数的展开与逼近。小波基函数不仅具有快速衰减、充分光滑、能量集中在局部的特性,而且还拥有傅里叶变换无法比拟的重要思想,时间频率的联姻,尺度变焦,更多的基,稀疏表示,非线性对角化等。由于小波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尤其是信息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需要有效地控制农业害虫.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周期性地喷洒杀虫剂或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害虫综合管理是综合应用生物,化学,人文和机械控制等策略来防止害虫爆发,并保护生态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建立害虫-天敌生态系统,并在模型中引入脉冲式生物控制和化学控制的同时允许害虫和天敌种群在斑块间扩散.主要目的是研究种群在斑块间的扩散速率,农药喷洒的时间,杀死害虫的比例及投放天敌的数量对害虫控制的
设压缩函数族其中(?)i,有0<|ri|<1,则存在非空紧集T满足称T为自相似集,为自相似集T的迭代函数系.分形是一种特殊的集合,自相似集又是一种特殊的分形,把由一个集合的局部进行适当放大,可得集合本身的性质,称为自相似性.本文主要考虑迭代函数系,p是奇数,且p≥3,则存在自相似集Ep,满足受相关文献的启示,讨论自相似集Ep与其平移的并集的自相似性.李艳晓研究了五分康托集与其平移的并集的自相似性,
热电子效应是当今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纳米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结构,其具有独特的力学、光学、和电学性质,研究其中的热电子效应,对于深入理解其物理性质、探索其应用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薄圆柱型纳米管模型的基础上,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得出了三维电子—一维声子模型中能量转移速率的一般表达式,并将结果应用到碳纳米管上。如今,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电子器件的尺寸已经越来越小,单位面积上芯片的电子元件密度
行为神经内分泌效应是指神经内分泌系统能调节个体行为的发生和改变,个体的行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田鼠属动物由于种间亲缘关系密切,但其婚配制度及繁殖特性有很深刻的种间差异,再加上不同婚配制度田鼠具有明显的行为神经内分泌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揭示田鼠不同婚配制度社会行为形成的机制,并可提供丰富的神经生物学信息,所以田鼠属动物成为社会行为神经内分泌学比较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和热点研究对
超声检测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光散射、电子透射等原理的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待测对象的优点,可以实现在线检测。本文在详细总结了目前对软物质凝胶形成过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运用超声检测法和流变学方法对明胶和丙烯酰胺凝胶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以戊二醛(Glu)交联明胶形成的软物质凝胶材料的成胶过程为模型,用超声衰减检测法检测了不同体积的交联剂和不同浓度的明胶溶液形成凝胶的变化过程。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整个生物界存在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造成了污染,并进一步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高效的水处理方法是人们探求的热点。在传统的水处理方法不能满足新的环境标准要求时,声空化和水力空化技术作为新的水处理方法诞生了。现有的超声实验处理装置存在机电转换效率低、能耗大等缺点,并且空化效应只发生在超声发生器附近,空化范围被限制在有限区域内,因此,声空化
蝽类(Pentatomoidea)是昆虫纲一个较大的类群,属于昆虫纲半翅目(Heimptera)异翅亚目(Heteroptera),其大多数为植食性种类,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发生期危害种类多、数量大,常使农作物减产,有关蝽类昆虫的多样性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北洛河流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近些年,该地区实行退耕还林,生态恢复成效很大,作者于2008年5月至9月期间,对北洛河流域的蝽类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