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接触材料是电流的传导和转换过程最重要的材料,由于这类材料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之高,所以之前所用的电接触材料都是非常昂贵的金属Au、Ag、Pt等的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这些材料不仅造价很高,而且使用时间较短。石墨烯的发现使这一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优异的性能使得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能够成为新一代的电接触材料变成了可能。界面是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与基体联系的纽带,也是增强相发挥有效作用的桥梁,界面的结合性质
【基金项目】
: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离子束改性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特征与性能耦合机制研究(20192BAB206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接触材料是电流的传导和转换过程最重要的材料,由于这类材料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之高,所以之前所用的电接触材料都是非常昂贵的金属Au、Ag、Pt等的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这些材料不仅造价很高,而且使用时间较短。石墨烯的发现使这一问题有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优异的性能使得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能够成为新一代的电接触材料变成了可能。界面是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与基体联系的纽带,也是增强相发挥有效作用的桥梁,界面的结合性质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界面增强增韧研究是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的重要基础。GO极易以层状堆叠的方式聚集在一起,主要原因是各分子间有范德华力,并且润湿性差,表面能高,极难与其它材料进行较好的复合。本文研究利用Cu原子对GO进行表面改性,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引入褶皱,改善GO的分散性和湿润性,增强氧化石墨烯与铜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探讨Cu原子溅射对GO进行表面改性的作用机理,研究氧化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主要研究结果为:(1)利用扫描电镜对比了不同球磨时间及不同球磨转速下的复合粉末的形貌,在250 r/min,球磨时间为4 h的条件下铜粉由直径为50μm的球形变成了直径为30μm左右的片状结构,并且一部分GO包覆在铜片状结构上面,有少量的GO嵌入到铜片状结构当中。利用SPS对复合粉体进行烧结。将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力的复合材料进行性能的对比,发现当烧结温度为800℃烧结压力为45 MPa时材料的性能达到最佳。当GO的含量为0.15%vol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2)对比不同能量和时间的Cu原子溅射改性,制备出比较光滑平整的铜膜覆盖在GO表面,实验结果显示溅射时间10 min、功率50 w为最佳工艺,GO表面出现褶皱现象。(3)研究了Cu原子溅射改性GO的作用机理。GO表面及边缘的含氧官能团在Cu原子的溅射下发生发生脱氧反应。XRD结果显示生成了氧化铜和氧化亚铜。XPS结果显示配位键Cu-O中氧元素得到电子。通过Cu原子溅射后GO的表面能降低,提高了表面活性。(4)经过改性后的GO在铜基体中分散更加均匀,团聚减少。GO铜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包括硬度、导电率、致密度、摩擦磨损系数减小比较明显,腐蚀电位变化较大。同时也研究了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对其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Cu原子溅射后的GO和铜基体的界面结合得到了改善,通过SEM照片看到疲劳裂纹现象减少了。在Cu原子溅射过程中,所产生的氧化物也起到了润滑的作用。
其他文献
磁性斯格明子是一种拓扑保护的新型涡旋磁畴结构,表现出小尺寸、易被低电流驱动以及能被温度、磁场和电场等外场调控的特性,在未来高密度、高速度、低能耗磁信息存储和自旋电子学应用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因此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磁性斯格明子与传导电子相互作用会产生拓扑霍尔效应,这是探究材料中是否存在磁性斯格明子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系统研究了非中心对称的Cr-Mn-Ge、Co-Zn-Mn多晶、中心对称的
钛合金因其较高的比强度及耐腐蚀等性能在航空航天和海洋舰船等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现代装备朝着高性能、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等方向不断发展,对钛合金材料的抗蠕变等服役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蠕变性能的钛合金材料是航空航天及远洋深海等领域的迫切需求。本文以钛合金在飞机及深海潜水器等装备上的服役条件为背景,开展稀土改性钛合金材料高温拉伸蠕变和室温压缩蠕变实验研究。同时对合金的高温热加工
TiC/Cu复合材料目前被广泛研究应用于某些特定领域,诸如电磁炮导轨材料、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以及汽车自动化焊接电极等,这些应用领域对其导电、导热、力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性能等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然而,由于TiC与Cu之间润湿性差使得界面结合不牢固,力学性能不满足要求,同时TiC/Cu复合材料导电性也较低。为让TiC/Cu基复合材料更好适用于这些应用领域,有必要改善TiC与Cu基体之间的润湿性并提
本文简要介绍了弹性作息时间管理目前在幼儿园的运行情况,强调了弹性作息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继而提出了弹性化时间管理的具体方法,以顺应园本教育需求,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矿山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后,露天终了边坡、地下采场围岩及上覆岩岩体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变形破坏场构成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演化系统。本文以晋宁磷矿2号坑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相似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入边坡采动效应因子K,建立地下采场上覆岩力学分析模型及裂隙演化形态方程,并提出采动影响下力学失稳判据,阐明露天边坡坡角对地下采场围岩、覆岩的影响效应及动态失稳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
铝合金由于其密度小、比强度高和比刚度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以及建筑材料等领域。然而多变、恶劣的服役环境,使铝合金的表面易被破坏,如裂纹、磨损和腐蚀等,致使铝合金的性能恶化,这将限制其使用范围。因此需要提升7B85铝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本论文研究了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对7B85铝合金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在3.5 wt.%Na Cl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变化。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Cu-Cr系合金因具有高强度与高导电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集成电路、轨道交通以及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现代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对高强高导Cu-Cr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Cu-Cr合金的强度与导电性能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内容。作为时效强化型合金,Cu-Cr系合金在时效过程中能够产生细小的Cr相粒子,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Cr相粒子的形貌、结构、尺寸等特征因素直接影响到CuCr
硬质合金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钴资源,然而,我国却是一个Co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Co原料来维持我国Co产品及Co相关领域的发展。同时,Co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价格昂贵且容易大幅波动,这增加了我国Co行业发展的风险。因此,减少Co在硬质合金中的使用对缓解我国Co资源的依赖和Co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目的是利用其它元素部分取代Co作为粘结相,且不降低硬质合金的综合性能。本工作选
为实现钢的超高强高韧一般添加较贵重元素Co,这极大的增加了钢的成本。同时由于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强动载荷作用,如何实现低成本、超高强高韧并具备良好的动态性能已成为新钢种开发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自主设计的一种低合金超高强度DT506钢为研究对象,该钢主要特点是无Co低Ni。对DT506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试验、热处理试验以及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分析了其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热处理工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