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宗旨,自提出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适切的环境支撑,其中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领域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三通两平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在新时代的推动下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宗旨,自提出就受到了国家的重视。但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适切的环境支撑,其中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网络学习空间”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等领域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三通两平台建设正在不断的大力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开始迈向理想阶段,为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开展因材施教提供了新途径。同时网络学习空间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灵活、评价及时全面等优势,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很好的技术及环境支撑作用。依托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探究式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课堂的教学监控和管理,而且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为了使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实施,本文以UMU互动学习平台作为开展探究式教学环境,构建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实践探索。本文首先在绪论部分交代了研究背景,接着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剖析了国内外网络学习空间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界定了网络学习空间、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本研究的支持,旨在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部分奠定基础。文章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了解广东省某高中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使用价值、认识和本质以及所需要的条件支撑等方面的问题,为设计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和现实动力。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一《数据与计算》前四章节为例,在笔者任教的实习学校开展实证研究,向学生发放调查问题并通过所收集的问卷,分析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各个维度的变化及该模式的应用成效。实践研究表明,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与认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成绩,因此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招生入学政策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从起点上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招生入学政策的改革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和进程。作为保障少年儿童平等受教育机会的基本措施,就近入学一直是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一项政策,在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的发展,就近入学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衍生了诸如“择校热”、天价“学区房”等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是人类认识事物与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通俗来讲,隐喻就是人们利用具体的事物来描述与之有相似特征的抽象事物,使得人们在理解概念时更加简单明了。随着具身认知研究的兴起,研究者们不再只关注隐喻的语言层面,而是更为深入地从认知层面探究隐喻深层次的心理机制。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抽象概念,在道德认知的研究中发现大量隐喻现象的存在,如道德空间隐喻(道德处于高或上的空间位置,
社会情绪能力是个体在各种社会情境中有效地识别和管理自身情绪和行为,遵从社会规则并进行恰当互动交往的能力。0~6岁是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早期筛查和评估能尽早推进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更佳的教育成效。《评估、评价及干预计划系统》第三版(Assessment,Evaluation,and Programming System 3rd,以下简称AEPS-3)是一
初中的科学类课程是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以提高初中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教科书是课程开展的重要媒介,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科学类教科书对有效开展科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插图是教科书的第二语言,初中科学类教科书中包含多类型、多功能的插图,其中实验插图是能够帮助学生对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推理的功能性教学插图。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工作记忆模型、认知负荷理论、
乐府诗是一种诗乐舞一体的表演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主要包含“解”、“解曲”、“趋”、“艳”、“乱”、“送声”、“和声”共七项内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这些音乐结构术语做了很多研究,但众说纷纭,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化。文章分为四章。第一章研究“解”与“解曲”。“解”与“解曲”并非同一事物。“解”本意为“分解”,最迟不晚于《逸周书》时已具有分解篇章的意义和作用,可理解为“篇”、“首”等意义。“解”是
数学理解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平面向量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桥梁,但目前尚未形成专门测量平面向量数学理解水平的工具。据此,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参照顾泠沅团队的数学理解水平分类框架,以平面向量为内容载体,将数学理解水平分为四个层次(记忆性、算法、解释性和探究性)。在此基础上开发测试工具并对高二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进行测评。本研究从平面向量的代数部分、几何部分和综合应用三方面出发,
情绪信息属于面孔中的可变信息,种族信息属于面孔中的不变信息。面孔识别的分布式模型认为,可变信息与不变信息在加工机制上存在差异。以往研究表明,情绪信息在非注意状态下可以自动加工,而种族信息的加工是否受注意调制还存在争议。从进化意义上来说,情绪信息和种族信息都可以独立作为威胁信号而存在。那么,情绪信息与种族信息在注意捕获的程度上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合视觉搜索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
抑郁的认知理论认为对消极刺激的注意偏向是导致抑郁症发作、维持和复发的重要因素,这与个体难以从消极刺激中脱离有关,也使得个体难以采用更具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此外,认知控制的缺陷被认为是消极的注意偏向的基础,其中,转换功能使得个体的注意得以在刺激或任务间进行转移,对情绪调节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注意偏向的研究促进了注意偏向训练的发展,即通过认知偏向的改变对抑郁个体的情绪产生影响。而在目前研究中
社交网络已成为地球上每个人生活中不可分离的的一个部分。当前,社交网络领域正在积极地发展。目前大小品牌越来越多,有必要了解在社交网络中参加程度。在社交网络上的参与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而且还有助于增加品牌的销售量。但是必须记住,不同国家的目标受众具有不同的偏好和需求。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提高在社交网络上参加的效率。根据许多研究,千禧一代是社交网络的活跃用户,并且还积极参与社交网络上的购物行为。千禧
双拥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下,由军地多元主体参与,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兼具政治性和社会性的活动,主要包括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两个方面。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陕甘宁边区发起的双拥运动逐渐向其它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推广。苏北地区长期以来遭受国民党顽固派的黑暗统治和日伪军的疯狂蹂躏,开展双拥运动的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都较为薄弱。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既可以进一步厘清复杂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