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花椒植株各组织部位的内生放线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多种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的内生放线菌HJG-5,并对该菌株分类学地位、发酵条件、发酵滤液理化性质、抑菌机理、促生与生防作用及抑菌活性物质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组织匀浆法从花椒植株的不同组织部位共分离得到11株内生放线菌,经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筛选,其中6株具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对抑菌效果最好的HJG-5菌株进行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活体及其发酵液对供试的Monilinia laxa等多种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尤其是能显著抑制Monilinia laxa和Alternaria solani的生长,菌株发酵液对其抑制率均可达80%以上。通过菌株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HJG-5菌株初步鉴定为肉桂栗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innamocastaneus)。2.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HJG-5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基础培养基为PD培养基,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胰蛋白胨,最适培养条件为:转速180r.min-1,pH8,装液量125ml/250ml,接种量8%,发酵时间为9d。3.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HJG-5菌株发酵液的热稳定性较好,80℃以下抑菌率维持在80%左右,在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下非常稳定;抑菌物质对紫外光不敏感;4℃条件下,贮存90d时,对A.solani的抑制率仍能达到原发酵液抑菌活性的85.15%。4.通过显微观察及电导率法对HJG-5菌株抑菌特点进行初探,结果表明:菌株发酵液处理后,A.solani菌丝出现生长异常,畸形肿胀,粗细不均,细胞质聚集,外渗等现象。5.采用浸种和灌根法测定了 HJG-5菌株发酵滤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滤液以20X稀释时促生效果最佳,其处理后种子发芽指数相比于CK提高了 16.75%,番茄幼苗株高、根长、鲜重、干重也较CK分别提高了 29.0%、20.4%、24.9%、35.9%,而高浓度处理时则会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6.采用针刺接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菌株发酵滤液对A.solani的离体防效。结果表明,发酵原液的抑菌效果最好,在离体叶片和离体果实上对A.solani的抑菌率分别为80.60%和82.96%,随着发酵液稀释倍数的增加,防治效果逐渐降低。7.使用5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HJG-5菌株发酵滤液中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粗提,结果表明,正丁醇为最佳萃取溶剂。粗提物经硅胶柱梯度洗脱分离、TLC检测后,共获得10个组分,采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A.solani的抑菌活性,其中,组分8的抑菌活性最好,抑菌圈直径为18.63mm。表明HJG-5菌株在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应用上有很好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