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甘宁边区时期,对外调剂,对内自由是边区出入口贸易的整体政策,并由此调剂物资,调整物价。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边区出入口贸易的发展进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皖南事变前,边区贸易是自流的、单纯采办性的商业贸易,当时边区军民的全部需求,一部分来自于边区内部,不足的部分向边区外采购;第二阶段,皖南事变后至1942年高干会召开之前,陕甘宁边区外援断绝,国民党加紧封锁,军民供给极端困难。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边区人民坚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共度难关。虽然由此解决了当时的经费问题,但也出现了各自为政,互相竞争、违反政策等等不良倾向;第三阶段,1942年高干会后,陕甘宁边区政府整顿了商业贸易中各种错误思想和经营作风,决定统一领导各公营商业,建立计划管理体制,实行统销和专卖政策,贸易方针由部分管理到全面管理转变。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这一阶段中得到进一步贯彻,各项制度和措施更见成效。第四阶段,解放战争时期,边区的出入口贸易虽然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战争的破坏,但是总体上还是有所发展。陕甘宁边区的出入口贸易发展,在增加了边区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也提高和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并且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稳定了边区金融、平抑了市场物价。在边区出入口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中共中央根据边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出入口贸易政策,使对外贸易不断得到发展。同时,边区政府对贸易的管理和调控日益加强,逐渐改变了出入口贸易的不平衡局面,实现了对外贸易的主动。边区出入口贸易的发展对于打破封锁,稳定市场和解决边区财政困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出入口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为建国后乃至现如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