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221-3p通过抑制靶基因MGMT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aemo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我国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在男性位居第三,女性排名第六,而肝癌的死亡率更是高居第三。肝癌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只有约30%~40%患者能够接受根治性的治疗,许多患者就诊发现时已属于晚期。而肝癌患者的根治性治疗,无论肝移植还是手术切除,以及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都无法回避相对较高的复发率,其5年复发率高达70%。尽管精准肝切除及解剖性肝切除的理念及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但这些都并没有带来明显改善肝癌的复发率及预后。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寻找肿瘤治疗的靶点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而在肝癌的研究中,缺乏有效的全身治疗药物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的瓶颈,目前仍没有找到明确的靶点。因此,探索新的靶向治疗手段,以及加强对HCC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变得十分有意义。经实时定量荧光试验、免疫组化及蛋白质电泳等方式明确研究miR-221-3p与下游靶基因的关系,最后用双荧光素酶报告以验证靶基因,从而明确miR-221-3p是否是通过抑制该靶基因的表达发挥在肝癌中的调控作用,发现miRNA参与肝癌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期望能为肝癌的临床诊疗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方法:  1.检测miR-221-3p的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2.明确miR-221-3p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  3.预测及鉴定miR-221-3p的下游靶基因  结果:  1.miR-221-3p的在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1)miR-221-3p在肝癌、对应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  通过qRT-PCR检测miR-221-3p在肝癌、对应癌旁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10例)内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指出:相比于正常组织,miR-221-3p基因能够高表达于HCC组织内,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正常肝组织与癌旁组织内表达的miR-221-3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  (2)miR-221-3p于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内的表达  通过qRT-PCR检测,miR-221-3p在四种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细胞系HL-7702中的表达(P<0.01),并且在SMMC-7721和BEL-7404肝癌细胞中表达较高。  2.miR-221-3p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转移的影响  (1)通过慢病毒载体将miR-221-3p转染到SMMC-7721和BEL-7404细胞中,并通过qRT-PCR检测其转染效率。结果提示干扰效果显著(P<0.05)。,可用于后续实验。  (2)MTT实验检测转染miR-221-3p后的SMMC-7721和BEL-7404细胞,检测增殖能力,在酶标仪对波长490nm的光的吸收率变化倍数随时间变化的对比。结果显示:增殖实验开始48小时后,与NC组相比,miR-221-3p down组的BEL-7402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miR-221-3p up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说明miR-221-3p具有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功能。  (3)FACS细胞凋亡实验检测,慢病毒感染SMMC-7721和BEL-7404细胞,培养5天后,miR-221-3p down组与NC组凋亡率对比。相比NC组,miR-221down组凋亡数增多(SMMC-7721;5.48%±0.07%vs4.02%±0.265%,P<0.05;BEL-7404;9.17%±0.189%vs3.92%±0,0955,P<0.05),而在miR-221-3p up组,凋亡细胞与N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下调miR-221-3p up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4)细胞周期实验检测,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培养5天后,miR-221up、miR-221down组与NC组处在G1,S以及G2/M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相比NC组,miR-221-3p up、miR-221-3p down组处于S期的细胞无显著变化,处于G1期的细胞减少(P>0.05),处于G2/M期的细胞增多(P<0.05)。在慢病毒感染BEL-7404细胞中,相比NC组,miR-221-3p up组处于S期的细胞增多(P<0.05),处于G1期的细胞减少(P<0.05),处于G2/M期的细胞无显著变化;miR-221-3p down组处于S期的细胞无显著变化,处于G1期的细胞减少(P<0.05),处于G2/M期的细胞增多(P<0.05).这说明可能不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与肝癌细胞相互作用的。  (5)本研究经划痕实验结果显示:miR-221-3p基因慢病毒感染SMMC-7721细胞,并划痕于处理后0h、24h对细胞进行拍照,miR-221-3p down组的迁移能力(计算迁移率:为不同拍照观察时间点迁移距离与“0hour”划痕区域宽度值的比值)结果显示:上调miR-221-3p后,SMMC-7721和BEL-7404细胞的迁移能力与NC组相比明显增强(SMMC-7721:0.98±0.007vs0.9±0.009,P<0.05;BEL-7404:0.65±0.02vs0.43±0.02;P<0.05;),下调miR-221-3p后两个肝癌细胞系的迁移能力NC组相比有明显的减弱(SMMC-7721:0.58±0.007vs0.9±0.009;BEL-7404:0.24±0.02vs0.43±0.02;P<0.05;)。说明miR-221-3p在肝癌中促进了细胞的迁移。  (6)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在SMMC-7721和BEL-7404细胞中,miR-221-3p up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多于NC组(SMMC-7721:71±1.68vs51±0.9;BEL-7404:184±9.63VS125±1.64,P<0.05),同样发现miR-221-3p down组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低于NC组细胞(SMMC-7721:28±2.1vs51±0.9;BEL-7404:65±11.84vs125±1.64;P<0.05)。结果提示:miR-221-3p可增强SMM-C7721细胞和BEL-7404细胞体外侵袭能力,下调miR-221-3p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7)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在慢病毒感染SMMC-7721和BEL-7404细胞组中:感染3天后种板,持续培养16天。相比NC组,miR-221-3p up组克隆数增多(SMMC-7721:116±3vs89±4;BEL-7404:160±5vs123±6;P<0.05),miR-221-3p down组克隆数减少(SMMC-7721:49±6vs89±4;BEL-7404:85±4vs123±6;P<0.05)。说明miR-221-3p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克隆能力,下调后肝癌细胞的克隆能力受到明显抑制。  3.预测及鉴定miR-221-3p的下游靶基因  (1)生物信息学查询,筛选可能是miR-221-3p调控的靶基因。根据miR-221-3p有促癌的作用,从初选基因中预测抑癌基因MGMT可能性最大通过,并在预测软件RNA hybrid发现存在互补关系。  (2)免疫组化提示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反应物为棕黄色颗粒,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正常肝组织中有阳性表达,在肝癌组中低表达,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本研究用q-PCR对转染后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4中MGMT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发现miR-221-3p down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而miR-221-3p up组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C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4)通过应用Western Blot对各组慢病毒转染不同形态miR-221-3p的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BEL-7404中MGMT基因翻译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实验发现与NC组对比,上调组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而下调组的细胞中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5)双萤光素酶系统结果显示:miR-221-3p与MGMT存在互补关系,能通过与MGMT中存在的3UTR端,对其表达水平进行下调。  结论:  1.miR-221-3p能够高表达于肝癌组织中,在肝癌细胞Hep G2、BEL-7404、Huh-7、SMMC-772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中HL-7702。  2.miR-221-3p是肝癌的一个促癌因子,下调后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  3.MGMT是miR-221-3p的靶基因之一,miR-221-3p通过对靶基因MGMT的抑制,进而在肝癌中有助于介导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及侵袭等进程。
其他文献
公交车、地铁、火车,这些平时常用的交通工具看似没什么新鲜,可是,你想到过吗?从你上车选座位那一刻开  始,就会被心理学家窥探到一些潜在的性格特征了。    第一排总是没人坐    人们上了空的公交车后,一般都不会选第一排座位。这种选择是人类特有的安全感造成的。当你选了第一排座位时,坐在背后的人会让你感到一种潜在的威胁,因为你看不见他们在你背后做什么;而如果你坐在了车厢的中后部,看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