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东洞庭湖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性,探讨了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释放规律,研究成果可为东洞庭湖湖体的污染控制及治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六个取样点沉积物以及间隙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得知对生态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镉,其含量超过了国家三级土壤标准,湘江入东洞庭湖湖口污染最严重。铜含量在国家一级土壤标准内(汨罗江段除外);铅含量在国家一级土壤标准内;锌含量在国家三级土壤标准以上(岳阳县段除外)。(2)东洞庭湖镉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也较高;铜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存在,残渣态也占有一定比例;铅主要以铁锰氧化态存在,残渣态次之;锌的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比例都较大。(3)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湘江入东洞庭湖湖口、岳阳市段、汨罗江段、新墙河段污染程度依次降低,扁山段与岳阳县段污染最小;沉积物中间隙水中重金属浓度均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十倍以上。(4)单质吸附与竞争吸附中,重金属吸附随温度、pH、离子强度的影响变化趋势相似。温度条件对东洞庭湖沉积物吸附重金属的影响相对较小,25℃时的单质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竞争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pH值的变化对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随pH值的升高,金属离子吸附量都有明显增加,单质吸附中,四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大小排序为:铅>铜>锌>镉;竞争吸附则是:铜>铅>镉>锌。随着离子强度的升高,沉积物对四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有很大的影响,单质吸附中,吸附量变化最大的是锌,其次为镉,再次为铅、铜;竞争吸附中,沉积物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有下降,趋势与单质吸附一致。镉、铜、铅、锌的竞争吸附量比单质吸附量要少。(5)东洞庭湖岳阳市段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动力学符合Elovich动力学模型。pH对沉积物中重金属再释放的影响中,四种重金属均在酸性环境中释放快,随着pH升高,释放速率逐渐变慢直至趋于平衡。四种金属离子受温度影响的大小排序为:铅>镉>铜>锌。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四种金属的释放量都有所增加。从离子强度为0.01mol/L到0.1mol/L,受离子强度影响的大小排序为:镉>铜>锌>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