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设计手法研究——以德国城市更新中新建建筑实例为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ll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和城市化进程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国情下,作为建筑师如何处理城市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设计问题,对保持城市地方特色,延续城市历史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虽说是强弩之末,但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较晚,特立独行的思想在设计师以及建设方那儿还有较大的市场。而且,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也不只是一味的协调融合,恰如其分的对比也是延续场所文脉方式的一种。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场所的文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新建筑过于协调是对文脉消极的延续,而过分的对比则是对文脉的漠视。   本文以城市历史环境中的新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理论-原则-手法”的研究体系。首先界定了城市历史环境的概念,阐述了城市历史环境的价值;然后结合发达国家在城市历史环境保护中的探索和经验,以场所理论和文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在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几个设计原则(延续城市空间形态原则、传承场所的文脉原则、体现时代特征原则),进而通过对多个德国当代建筑实例的分析比较,总结出城市历史环境中新建建筑的设计手法,分为城市空间层面的设计手法、建筑空间层面的设计手法和建筑形式层面的设计手法。
其他文献
消费文化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是显著的。以消费为主体的全球共性逐渐渗透到了中国大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占据了其中国城市的主要空间。消费文化的蔓延已经使得整个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破坏,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约资源的
学位
21世纪,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城市区域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簇群式空间在地域范围更广阔的都市区范围急剧扩张。如何引导大城市簇群式空间合理有序的成长,关系到未来很长一
目前,我国已有百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名城在当代如何结合实际继承和发扬历史遗留的宝贵经验,将城市建设的更加美好,是摆在城市建设者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学校园建设项目对规划及建筑设计成果有更高的要求,市场潜力巨大。单纯从设计方法和意识形态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设计水平
学位
学位
城市是迄今为止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高成果和综合体现,是文明不断叠加、改造和延续的活的生命体。因此,城市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人文商标”和“城市名片
学位
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逐渐被建筑和机动车挤占,户外的休闲娱乐空间日益紧缺,同时交通混乱、不安全的状态严重阻碍了居民自主的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