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照明仿真的数字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343212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路照明的数字化是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节点,道路照明仿真的数字化是数字照明的主要内容和标志之一。 仿真的数字化即数字化仿真。道路照明的数字化仿真是在虚拟环境中判断照明的明亮程度、均匀度、眩光情况、环境亮度等合适与否,并可以显示出随着时间推延,光源流明维持系数和灯具维护系数等的变化,从而使照明效果发生变化,也可显示出相应的照明的属性数据,即可以使所设计的照明方案从现在到未来的演变过程生动地、直观地、定量地再现,使照明设计人员和管理者在交互的虚拟场景中进行实时的图像、数据操作和可视化分析。在数字照明中不但能展现照明的定性和定量的动态变化效果,而且还可使用户能进行实时地参与和人机交互,进行身临其境的全方位感受。因此,要实现道路照明的数字化仿真,首先应建立道路照明仿真的数学模型和数据库,而后进行道路照明数字化仿真的系统设计、测试与应用等。 论文在第二章讨论并建立了道路照明数字化仿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关的关系数据库。道路照明数字化仿真的数学模型应是描述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结构。任何系统都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关系,要表现这些复杂的关系,使用关系模型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道路照明仿真系统中有大量的由关系表组成的描述这些复杂关系的关系数据库,如道路信息几何数据库、光源数据库、灯具库、灯杆库、环境配景库、道路路面、光源及环境材料属性库等,以确保道路照明仿真数字化程序的完成。 论文第三章根据CIE标准对在特定光照下的路面亮度进行计算,同时结合道路表面的计算机设计和生成技术描绘动态、静态时的实际照明效果;在程序的编制过程中,利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和粗糙级等诸多理论,以使其具有处理信息的高度并行性,信息处理和信息存储合二为一,能接受和处理模拟的、模糊的和随机的信息,求满意解而不是求精确解,同时利用离散元理论计算亮度,并描绘亮度曲线。 论文第四章对道路照明仿真数字化应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灯具的维护系数进行了大量而深入的试验和研究,使道路照明仿真更符合实际情况。道路照明仿真数字化又是:数→图→数的过程,是由大量的仿真计算完成的,其中灯具的维护系数是照明仿真实时性计算的重要因素。维护系数主要是光源流明维护系数和灯具污染衰减系数的乘积,在实际计算时可认为是光源在某方向上的实时发光强度与光源在某方向上的初始发光强度的比值。由此,灯具发光面对应的发光强度是计算维护系数和其它光度参数所必须的。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道路照明灯具大都没有提供数字化的发光强度分布的信息,即使在使用初期有,也可能因为使用一定周期后当初的数据失效了而不能直接采用,但若利用数码相机通过求灯具的发光面积后和亮度即可通过式I=SLacosα求出灯具发光面对应的发光强度。 为计算发光面积,本文一方面利用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在较理想的曝光量、曝光时间及相面照度下,通过计算灯具发光面的象素,找到其发光面积和发光面亮度,从而算得发光强度;另一方面通过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找到焦距、曝光量、曝光时间、灯与相机的物距等诸多因素对成像面积的影响规律,同样可以通过计算光源发光面的面积,找到其发光面积和发光面亮度,从而算出发光强度。 与此同时,为了验证与校核数字照明仿真设计方法,论文在第五章采用自主设计的道路照明数字化仿真程序对多条道路照明的计算与实验测试。 本文创造性工作可归纳如下: ①在数字城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数字照明仿真设计方法。研究符合于道路照明标准的道路照明仿真数字化方法。 ②自编“道路照明仿真数字化子系统(3DSRLDI)”软件。本文利用道路照明设计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道路照明仿真子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两段1km长的主城区道路照明设计的数字化研究,收集并建立了道路、照明及环境的三维动态仿真子系统的实体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及媒体动态仿真数据库;利用道路三维数学模型开发道路照明仿真子系统中的道路表面亮度绘制模块和道路照明图像仿真模块;研究城市建模方面的软件和照明定量计算软件合理链接的技术,并进行主城区道路照明数字化示范研究,探索道路照明的数字化仿真技术,从而开发道路照明仿真的数字化子系统;通过多个实践和实验对道路照明仿真子系统的验证,指出道路照明设计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③研究用数码相机及软件测算道路照明中灯具的维护系数及灯具的发光面积和亮度,以方便道路照明中光源的发光强度的计算,从而计算道路照明的相关光度参数。
其他文献
当社会佩戴上消费文化的徽章,拿起"配套"的魔法杖,社会人、社会事和社会物就都不再能摆脱他的影响.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表达方式,自然也有理由乐在其中.本文讨论的是最能展现消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最有活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正广泛的向各个领域渗透。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迫使传统意义上由屋顶、地面、墙体三要素围合而成的建筑空间作根本性的变
当今多元化趋势中一种基于生物技术的文明在未来高科技文明逐渐崛起,由此带来的建筑仿生趋势已经日益明显,但国内对其认识还停留在一个较初步的阶段。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
本文以玻璃最显著的特征——透明为切入点,从技术与理论两方面,探索建筑透明性的获得与发展。进而,本文分析了当代玻璃在建筑学领域的多样性表达,及其实例的设计概念、材料选择、
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城市滨水区复兴的策略和机制。首先在宏观的历史和城市发展前提下,理解城市滨水区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城市滨水区的复兴始于人类进入后工业时期,面临城市制造
学位
科技的进步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人类开始觉察到地球的资源不是无限供给的,就逐步开始探索舒适的人居环境之路。这时,展示现代工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施,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伴随着城市用地拓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道路交通系统应如何持续生长?伴随着居民出行方式
学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休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全新的生活形态,为人们在工作以外个人兴趣的充分发展、身
屋顶是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抵御风雨侵袭的庇护所,还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现代建筑在结构、材料和技术上都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使建筑屋顶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