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影像学及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骨不愈合的临床疗效;(2)探讨伤椎高度恢复、后凸角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的关系;(3)评价中药熏药联合功能锻炼对术后残留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脊柱科病房自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住入院的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不愈合的患者50例,共50个椎体(不包括新鲜骨折),进行6个月随访。患者入院后嘱绝对卧床休息,完善骨密度(腰椎及髋关节)、CT重建和薄层扫描及MRI检查。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满足手术需要。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ODI指数,测量术前、术后1天、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mm)、伤椎矢状位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和Cobb角改善率。术后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功能锻炼)和实验组(功能锻炼+中药熏药),术后治疗1周,比较术后1周VAS评分、ODI指数。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指数以及影像测量数值变化,评价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骨不愈合的疗效;计算伤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判断与术后疼痛评分的关系;比较术后1天、1周VAS评分、ODI指数,评价中药熏药联合功能锻炼对缓解术后疼痛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PVP或PKP治疗,手术顺利,住院期间均未发生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无脱落病例。有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4例均为椎间隙渗漏,2例为椎体前缘渗漏,6名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经治疗后VAS评分由术前8.040±0.754在术后1天降至3.700±0.735,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3.640±0.802;ODI指数由术前85.540±5.775在术后1天降至43.920±7.599,末次随访疼痛ODI指数41.46±6.713;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744±4.831在术后1天改善至22.598±5.202,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20.397±5.029;伤椎Cobb角度由术前16.960±6.147在术后1天改善至9.440±4.708,末次随访Cobb角度11.240±4.909,由此可得:术后1天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矢状位Cobb角较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VAS评分、ODI指数术后1天与末次随访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矢状位Cobb角术后1天与末次随访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利用相关性分析伤椎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和VAS评分、ODI指数的改变率关系,分析得出伤椎高度恢复率、Cobb角改善率与VAS评分、ODI指数的改变率不存在相关性(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1天VAS评分分别为:3.72±0.737、3.68±0.748;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1天ODI指数分别为:44.360±6.689、43.480±8.530,两组在术后1天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1周VAS评分分别为:2.96±0.455、1.76±0.597;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1周ODI指数分别为:30.920±3.872、24.280±5.920,两组在术后1周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效果满意。患者在过伸体位下若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可行PVP术,可通过使用高粘度的PMMA水泥、减少搅拌时间、分段分时间梯度注射骨水泥等方式降低骨水泥渗漏;若过伸体位下椎体高度恢复不满意可行PKP术。伤椎高度恢复、后凸角改善情况与VAS、ODI改善率无明显相关性。末次随访发现椎体出现进一步压缩,分析其与末次随访VA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中药熏药联合功能锻炼可以缓解术后残留疼痛,能更加凸显PVP/PKP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优势,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