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想象与艺术形象创造之关系—兼谈陈涌泉剧作对本人创作的启示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创作中,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艺术形象的创造。但一直以来专从形象创造功能角度出发探究艺术想象的论文并不多,在理论上仍有未尽之处,可以继续推理演化。是以本文希望在前人基础上,运用“两大一小”的三大理论角度和实践角度等四大视角,重新讨论想象与艺术形象创造的关系。首先,本文一改过去研究只局限于探讨从记忆表象到意象生成这个纯粹的艺术想象阶段,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审视从物象到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这一完整过程。这是本文研究的第一个宏观视角。其次,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文艺作品的至高目标。本文认为,这里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为形象性和情感性。形象、情感和思想的统一,也即是情、理在艺术想象中与形象相融合的结果,且情感和理性渗透于艺术形象形成的全过程和所有阶段。因此,从形、情、意的统一,纵观艺术形象的生成,是本文研究的另一宏观视角。再次,学者在探究艺术想象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时,大都把这个过程概括为“创造”、“分析和综合”或“分解和重组”,对于具体的创造,虽也有“加工”、“改造”、“组合”之语,又往往不能详尽。本文力求在此基础上,对这个狭义上的艺术想象条分缕析,以期能把这一复杂过程阐述得更加清楚和明白,并依据形象创造过程的不同,结合传统上艺术想象的分类,对艺术形象进行归类。这是本文研究艺术想象的微观视角。最后,理论必须与实践结合,才能更好地说明问题。陈涌泉先生是当代著名剧作家,在二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尤其是他的三大代表作品中的程婴、朱安、阿Q与孔乙己,对我创造艺术形象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希望在探讨这几个艺术形象的生成兼及他们对于本人创造话剧《原谅》中王丹清这一艺术形象的借鉴意义,从实践上更好地论证想象与艺术形象创造之关系。这是本文研究的实践视角。综上,本文从四大视角出发,探讨想象与艺术形象创造的关系,以期能有益于后来者的研究。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于语料库的评价局部语法对比研究已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探索各类文本的形式-意义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之前的研究描述了不同语类或不同语言使用者群体中特征性的评价语言,鲜有从局部语法视角,同时以形容词型式和名词型式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同一学科不同母语背景的学术语篇中学者间的评价语言异同的研究。本研究基于自建的中国学者医学学术语篇语料库与本族语学者医学学术语篇语料库,从功能范畴及语
中国残疾人数量不断上升,残疾人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健康第一”作为我国进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作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体育课程是以功能补偿、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程,因此,体育课程在特殊教育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乡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的研究,为新乡市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语写作质量评价是二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二语教师按照特定的标准以人工评分的形式呈现。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同时评分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为弥补人工评分的缺陷,自动评分系统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已有的自动评分系统多以词汇、句法或语法作为二语写作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缺乏连贯性评价因子。本研究基于向心理论的四项原则分析法,以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对语料样本人工评分和Kib
空论元一直是二语习得中广泛研究的话题。空论元包括空主语和空宾语,只有语义内容和语法作用,没有语音表现形式。在正式文体中,汉语句子有无主语和宾语都是符合语法的。但英语句子必须有主语和宾语。汉语和英语对于主语和宾语使用的不同对中国英语学习者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他们倾向于在英语中使用不符合语法的空论元。那么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否习失这些英语空论元呢?之前关于空主语和空宾语的习失研究大多基于理解性数据
学位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acid esters,PAEs)塑化剂会通过食品包装材料迁移进入食品中,从而通过饮食被人体摄入,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因而在食品安全领域受到了广泛关
布尔函数是流密码和分组密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密码系统的安全性。而旋转对称布尔函数作为布尔函数的一个子类,可以同时具有多个良好的密码学性质。旋转对称布尔函数一经提出,便因其特殊的性质受到了密码学界广泛的关注。旋转对称布尔函数被应用在一些密码算法中,如MD4和MD5中,它可以使这些算法快速实现。同时,旋转对称布尔函数的数量很多,性质好坏各有不同。因此为了得到较多的具有良好性质的旋
学位
公益组织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猛,数量激增,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社会各个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回顾了公益组织动员的相关研究,发现当下研究多以社会运动领域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将公益组织作为重要的社会运动组织,探究其公益行动动员的生发机制。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但同时现有研究亦有诸多不足:当下关于公益组织的研究其视角偏向于宏观的管理学,研究议题的丰富度还有待提升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