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IV/AIDS中医证候分布,并分析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水平的关系。 方法:1.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河南省某市252例HIV/AIDS病人进行了调查问卷,根据《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四诊信息,对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中医证候分布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筛选出常见中医证候。 2.用流式细胞仪(BD公司)检测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对不同CD4+T分层的中医证候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常见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一般情况:在被调查的252例HIV/AIDS患者中,居住环境集中在农村;职业主要是农民,243例(96.4%);民族大部分为汉族,250例(99.2%);男女比例为1:1.47;婚姻状况中以已婚为主,HIV/AIDS患者文化水平较低,以小学以下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采供血。 2.临床症状:252例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出现在100例以上的有23个,常见中医症状与体征乏力184例(73.0%)、健忘182例(72.2%)、气促166例(65.9%)、心悸161(63.9%)、畏寒158例(62.7%)、喘促154例(61.1%)等。 3.舌脉分布:HIV/AIDS患者舌色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淡红,占52.8%,其次为红、紫暗、绛、淡白等;常见的舌形为正常,占31.3%,其他依次为瘦薄、胖大、裂纹、光滑等;常见的舌态为正常,占96.8%,其次为僵硬、颤动、痿软;常见的苔色为白,占78.6%,其次为黄、黑等;常见的苔质为薄苔,占41.7%,其次为腻、厚、厚腻、薄兼润泽等。 HIV/AIDS患者脉象出现3次以上的共有17种,以弱脉出现频次最多,占41例(16.3%),其次为沉细脉、细脉、沉脉、弦脉。 4.中医证候分布:252例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上以虚证较多,140例(55.6%),其次是虚实夹杂,61例(24.2%),其中常见中医证候依次为肺脾气虚(29例)、气阴两虚证(19例)、肺气虚弱证(17例)、脾气亏虚证(13例); 5.不同CD4+T分层中医证候分布情况:CD4+T>500/mm3,常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气阴两虚证等;CD4+T在350-500/mm3之间,常见中医证型为:肺气虚弱证、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邪结皮肤等;CD4+T在200-349/mm3之间,常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肝血亏虚证等;CD4+T在100-199/mm3之间,常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证、肾精亏虚证等;CD4+T<100/mm3,常见中医证型为肺脾气虚证等。肺脾气虚证在CD4+T5个不同分层中均有出现,在CD4+T<500/mm3的不同分层中分别出现邪结皮肤、肝血亏虚证、肾精亏虚证。 6.常见中医证型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分析:常见中医证型多组间在CD3+T、CD8+T计数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根据平均秩次进一步推断,常见中医证型在CD3+T、CD8+T数量上从高到低均依次是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常见中医证型多组间在CD4+T计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从CD4+T的平均数上看从高到低依次为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 7.常见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对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分别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与T淋巴细胞亚群均未见显著的相关性。 结论:1.HIV/AIDS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较多,其中乏力、健忘、气促、心悸、畏寒、喘促等发生率较高,可以看出气虚是艾滋病的最基本病因,以脏腑辨证表明肺脾气虚证是HIV/AIDS的常见基本证候。本课题研究显示肺、脾两脏贯穿不同病程,病变的脏腑重在脾肺涉及心肝肾。肺脾气虚贯穿艾滋病全过程,在不同CD4+T分层中以肺脾气虚为常见。 2.当CD4+T处于不同阶段时艾滋病涉及的脏腑不同,耗伤气血津液程度不同,病位不同。肺脾气虚证在CD4+T5个不同分层中均有出现,在CD4+T<500/mm3的不同分层中分别出现邪结皮肤、肝血亏虚证、肾精亏虚证。随着CD4+T细胞数量的不断下降,呈现出病情加重,病位加深,累及脏腑增多,从脏腑辨证方面分析患者由单个脏腑病变逐渐累及多个脏腑;从气血津液辩证方面分析,疫毒首先耗气,逐渐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有终至精亏,病情进一步进展。 3.HIV/AIDS患者常见中医证型多组间的差异性分析,艾滋病患者有病位由浅入里,由单个脏腑累及多个脏腑,由气虚到气阴两虚的趋势。 4.对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气虚弱证、脾气亏虚证分别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与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显著的相关性(P>0.05),可能由于每种证型样本量不足导致无相关性。 本次研究探讨了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常见中医证候之间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分析、艾滋病T淋巴细胞亚群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由于HIV/AIDS临床表现复杂,调查范围局限,免疫学指标较少,要全面分析HIV/AIDS中医证候与免疫的相关性,须扩大观察患者病例数,从免疫表型、细胞因子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探索中医证型演变规律及其与中医证型相关的特异性指标,为临床的中医辨证客观化、量化提供微观依据,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