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一性原理的三元层状Cr-Al-B陶瓷性能预测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ayer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超高温陶瓷的重要一员,二元过渡金属硼化物在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及超音速冲压发动机的热结构部件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该类陶瓷的本征脆性和较差的抗氧化性限制了其潜在应用。三元层状可加工陶瓷MAX相的优异性能提醒人们通过在二元硼化物晶格中加入一层或两层Al原子形成三元过渡金属硼化物MAB相以改善其脆性和抗氧化性能。Cr-A-B系MAB相由于可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从而具有优异抗氧化性能而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针对该体系存在的主要化合物Cr2AlB2,Cr3AlB4和Cr4AlB6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预测该材料的基态性能和晶格动力学行为,并通过比较一个假想化合物MoAlB型化合物CrAlB考察了MAB相晶体结构对材料性能的重要影响。  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对Cr-A-B陶瓷晶体结构进行计算,计算得到的晶体结构与实验相符。对Cr-Al-B系MAB相陶瓷态密度的计算表明在费米能级附近均具有有限电子态密度,其具有类似于金属的电子结构因而是电的良导体。电子态密度和差分电子密度分析表明在CrAl(CrB2)n中B和Cr原子之间存在强共价键,而Cr-Al和B-Al键较弱,这预示CrAl(CrB2)n与MAX相具有类似的非凡性质。MAB相的层状本质和类金属键合以及与之相关的微纳米层片分层、裂纹偏转和桥连导致了该类材料具有高断裂韧性和损伤容限。该类陶瓷表现出各向异性的可压缩行为。沿着B-B锯齿形/六角形链方向的具有最硬晶轴和由软金属夹层和刚性共价键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最软晶轴显示了各向异性压缩的压缩行为。CrAl(CrB2)n中的弹性模量随着Cr-B单元数n的增多而增加,但是密度并没有增加。  本文对Cr-Al-B陶瓷的晶格振动和相稳定性进行讨论。对Cr-Al-B陶瓷的声子的色散曲线和声子态密度研究表明,CrAlB、Cr2AlB2和Cr4AlB6,所有频率都是正的(实数),表明这些相的动态稳定性。Cr3AlB4在简谐近似下存在虚频。高频声子几乎被B原子占据,由于B原子的强化学键合和低原子质量,而Cr和Al声子态的频率总是在20THz以下。利用线性规划法对Cr-Al-B陶瓷相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假设的CrAlB不具有热力学稳定性,Cr2AlB2稳定性最好而Cr3AlB4的稳定性较差。Cr3AlB4和Cr4AlB6相互竞争。本论文细致研究了Cr2AlB2的晶格动力学行为及其相关的热力学性能,包括热膨胀、热容、热导率等。由于Cr2AlB2的高度有序堆叠,Cr2AlB2具有最高的热导率。通过弯曲的B-Cr-B键桥接的Cr4AlB6具有相对较低的固有导热率。Cr2AlB2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膨胀性。其中沿b方向的热膨胀明显大于沿a和c轴方向的值。Cr2AlB2室温到2300K的热容可以用公式精确表示。在温度较低时热容增加迅速,然后线性增长。在低温时,体积模量降低较慢,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模量几乎是线性降低的。
其他文献
在火电厂中,水和蒸汽是热力设备中的工质。由于工质中的杂质会引起热力设备腐蚀、结垢、积盐,严重时可引发锅炉“四爆”,影响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为了维持水质的稳定运行,主
压电材料是连接一般材料和智能材料的桥梁,因此多种载荷共同作用下的压电结构材料元件的力学行为研究已在当今工程力学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主要对贴压电层弹性圆薄
摘要:体育教学既要学习技能、技巧,同时也要经常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和理论指导实践。在设置具体问题时应把握好“度”,即从角度、难度、跨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考虑学生已知和未知的关联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以便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逐渐由已知导向未知,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智力的飞跃。  关键词:体育教学;提问;“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在检验机电产品受到冲击时工作可靠性的环境试验中,采用多个振动台取代单个振动台进行激励的振动试验方式已成为当前振动环境试验的必然趋势。为此,人们开始研究相应的多台激励的振动控制系统。本文基于多输入多输出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对冲击振动在时域上的控制及相关问题做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首先,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多输入多输出振动控制领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种通过频域算法并结合时频转换来求取多个振动台
矿井提升机作为煤炭综采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担负着煤炭开采资源的外输任务,还是矿井内外人员和物资互通的关键通道,但其恶劣工作环境导致工作部件易发生故障,严重时威胁煤矿的
冠状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及鸟类.近17年内由冠状病毒引起3种致命人畜共患病,均为强传染性疾病,证明冠状病毒已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冠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