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ER、PR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术后大剂量131I治疗效果的关系,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经大剂量131I治疗的67例PTC中ER、PR的表达;根据病理结果记录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常规检查血清Tg及131I全身显像,研究患者ER、PR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131I全身显像阴性并B超随访有肿大淋巴结,131I治疗疗效不佳者行18F-FDG PET/CT融合显像。统计学方法,单因素分析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大剂量131I治疗有效的判断以血Tg明显降低或正常,131I全身显像未见转移或转移灶减少。结果’67例PTC患者中,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4%(7/67)和41.8%(28/67)。ER阳性7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1.42%;ER阴性60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41例,转移率为68.33%。PR阳性28例,有淋巴结转移19例,转移率为67.86%;PR阴性39例,有淋巴结转移27例,转移率为69.23%。ER阳性并PR阳性5例中,有淋巴结转移4例,转移率80%;ER性并PR阴性37例,有淋巴结转移26例,转移率70.27%。ER、PR阳性表达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7例,有效7例,有效率100%,阴性60例,有效53例,有效率88.33%;PR阳性28例,有效23例,有效率82.14%,阴性39例,有效36例,有效率94.74%。ER阳性并PR阳性5例,5例有效,有效率100%,ER阴性并PR阴性37例,35例有效,有效率94.59%,疗效比较,X2=1.060,1.602,1.05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I-全身显像未见异常浓集的8例患者行18F-FDG PET/CT融合显像,其中女6例中4例诊断为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例诊断为淋巴结转移,男2例为淋巴结转移,转移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在PTC患者中存在ER、PR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TC患者ER、PR阳性表达与术后大剂量131I治疗效果之间没有相关性。18F-FDG PET/CT融合显像高代谢可提示PTC术后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是PTC患者术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