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协助行为可诉性实证研究 ——以19份行政诉讼裁判文书为样本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警察协助行为还只是学术概念,尚未出现在我国实定法中,但这一行为实际已经存在于实践中。实践中存在这种行为,法律上却缺少相关规范,这种矛盾关系使得警察协助行为常常被其他行政机关滥用,警察机关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此时,如果当事人对侵权的警察协助行为起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警察协助行为的可诉性,但是警察协助行为缺乏相关法律规范,使得警察协助行为的法律性质不明确,是否可诉无法确定。司法实践中则表现为,有的法院认为警察协助行为可诉,有的认为不可诉。由此,警察协助行为可诉性的识别标准成为行政相对人能否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首要问题。本文除引言、结语之外,共分为四个部分,共3万余字:第一部分,警察协助行为的概念与案例检索。首先,警察协助行为的概念是在警察协助的基础上提出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行为,后者是法律制度。警察协助行为是指警察机关基于其他行政主体的请求,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为请求机关执行行政任务提供帮助的行为。其次,警察协助行为的特征包含辅助性和被动性。最后,根据警察协助行为的概念及特征,从北大法宝网司法案例系统检索,并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了19份裁判文书作为研究样本。第二部分,既有裁判中警察协助行为可诉性的考察。首先,既有裁判中反映出以下问题:警察协助行为是否可诉?什么情况下警察协助行为可诉?什么情况下警察协助行为不可诉?其次,既有裁判中警察协助行为的可诉性呈现为三种样态:可诉、不可诉和未明示可诉性。其中关于可诉、不可诉的理由不尽相同。可诉的理由包含:一是警察协助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二是警察协助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产生影响,三是行政事实行为满足了可诉的条件。不可诉的理由包含:一是非单独实施的行政行为不可诉,二是程序性行为不可诉,三是协助处理信访事项的行为不可诉,四是因行为不具有个别性和法效性而不可诉,五是明确被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的行为。未明示可诉性的案例主要是通过超过起诉期限、被告不适格等理由驳回起诉。第三部分,既有裁判中警察协助行为可诉性识别标准的反思。从既有裁判中的法律适用和警察协助行为法律性质界定两个层面进行反思。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层面:一是解释《行政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解释》中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警察协助行为并非绝对不可诉;二是《信访条例》及有关《批复》的法律适用,涉及到警察机关协助处理信访事项的行为如果具有强制性,则不能适用该规定,反之,则适用。警察协助行为法律性质界定层面:警察协助行为可以属于行政法律行为、行政事实行为、内部行为、外部行为、程序性行为及刑事诉讼法授权行为中的任何一种;所以,警察协助行为并非基础概念单元,而是概念集合。第四部分,警察协助行为可诉性识别标准的探索。根据警察协助行为的法律性质判断警察协助行为的可诉性。如果警察协助行为属于行政法律行为中的具体行政行为则可诉,抽象行政行为则不可诉。如果警察协助行为属于刑事诉讼法授权行为,则不可诉。如果警察协助行为是行政事实行为,且具有个别性、法效性,则可诉,反之,则不可诉。如果警察协助行为是程序性行为,且满足“行为系对外作出”、“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受到影响”、“具备单独起诉的必要性”三个条件,则可诉,反之,则不可诉。如果警察协助行为是内部行为,且满足“行为具备涉权性要素”、“行为具备具体、确定与直接性”、“行政相对人知悉该行为”三个条件,则可诉,反之,则不可诉。由此得出,警察协助行为作为刑事诉讼法授权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时,不可诉;作为具体行政行为时,可诉。作为行政事实行为、程序性行为及内部行为时,如果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则可诉:一是行为对行政相对人产生实际影响,二是行政相对人已知悉该行为,三是行为具备单独起诉的必要性,四是行为不属于法律明确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的行为;反之,如果不满足其中任一一项即不可诉。
其他文献
学位
目前中国传统的河流治理大部分利用灰色基础设施排水,忽视对河流环境的保护,采用粗放式的模式来治水,阻断了河流与河岸的联系,水生态循环系统遭到破坏,造成城市水体功能运行失调。低影响开发(LID)理念是一种从源头上控制径流量,减少内涝和水体污染,提高水环境品质的绿色开发技术。将LID理念应用于河流治理规划,能够全面系统地解决河流及其沿岸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游憩功能具有重
本文在Peng[57]的G-期望、G-布郎运动和G-随机微分方程理论的基础上,在经典的Lyapunov隐定性理论[44],[45],[61]和比控制理论[29],[76],[78]的启发下,主要讨论了由G-布朗运动驱动的随机系统的均方稳定性和H∞控制问题.具体内容包括:G-随机微分方程解对初值的导数及性质,G-随机微分方程均方稳定性的Lyapunov准则和应用,G-随机系统的稳定化最优控制和H∞控
学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图论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应用图论来解决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网络理论、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问题已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因子理论是图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图论研究中得到极大关注。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优化问题和网络问题诸如计算机网络中的文件传输问题、时间表问题等等都涉及到图的因子、因子分解和正交因子分解[1,6]。文件传输问题可以模拟为因子和(0,f)-因子分解(或f-染色)。本文我
夏平(Steven Shapin)是当今著名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史学家,在国际科学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进行了初步研究。一、研究目的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既代表了科学编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又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科学史领域的深远影响。系统研究夏平的科学编史学思想,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科学编史学思想当前的发展状况,也有助于我们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编史学,不断改
与海洋动物、植物一样,海洋微生物也是一类重要的可再生的海洋自然资源,是丰富的基因库。尤其经过长期环境适应,海洋微生物作为产酶资源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具有显著的耐压、耐碱、耐盐、耐冷和多物种等特性;代谢易于调控,在低温条件下具有相对较高的活性。这些性质使得低温酶在工业应用和基础研究诸多方面引起浓厚兴趣,从而赋予海洋微生物酶独特的应用前景。 本文从黄海和东海的海底泥样中分离到51株海洋真菌,对
学位
研究背景 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致病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但机体也存在一系列的抗AS因素,近年来发现的血红素氧和酶(HO)系统和胆固醇的逆转运(RCT)过程均对机体具有抗AS的保护作用,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 HO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它催化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再障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造血干细胞损伤,免疫异常,造血微环境改变等因素。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原发性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是T细胞介导的骨髓特异性的自身免疫反应,免疫抑制治疗则是目前临床治疗再障的主要手段。 再障的干细胞抗原性研究较少,已发现的可能与再障发病有关的自身抗原包括:地西泮结合抑制物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