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三地同属岭南有色金属成矿带,是有色金属产业矿的富集区,同时又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聚集区。矿业结构反映的是矿业各部门的构成,反映了矿业上下游之间的比例关系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矿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意味着该地区能否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又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经过多年发展,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运行良好,促进各地经济发展,但同时也都逐渐出现了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从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研究出发,对行业结构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并具体研究行业内部产业链条的效率,解决如何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发展产业经济,如何解决各市的现实困境,发挥自身和区域经济的优势,这些问题和要求,对湘赣粤地区的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就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针对所研究的对象,从宏观层面对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对湘赣粤地区的发展基础状况分析研究,并选择PEST分析方法对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在发展现状深入解析之后,则从行业效益、环境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采用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评估方法对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结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以及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特点,构建有色金属行业结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个二级指标:销售利润率,有色金属业工业总产值占矿业比重,企业个数所占比重,有色金属行业的产值区位商等。在对基础数据进行极值法的标准化处理后,选择熵权法赋予各个指标相应的权重,构建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结构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那如何提高有色金属行业效率,实现有色金属行业结构的优化。为此,从有色金属行业内部链条的角度出发,对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行业的产业链条效率进行研究分析。采用DEA模型分析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上下游环节产业链效率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有色金属产业链中采选环节和冶炼及加工环节的特点,构建DEA指标体系,构建投入产出指标,对三地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上述研究发现,郴州和赣州有色金属行业结构效益较好,在采选业和冶炼加工环节是有效的。韶关有色金属行业结构效益较弱,在采选业环节效率是无效的。结果分析表明湘赣粤地区有色金属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不想匹配,行业结构综合效益不高。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湘赣粤地区存在问题,对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提出具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