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神经内科接受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完成随访至少6个月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DSA或CTA,根据是否发生支架内≥50%的狭窄分成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同时根据支架的部位不同分成椎动脉起始部、椎动脉非起始部2个亚组。分别比较总体及亚组的再狭窄组、非再狭窄组在年龄、性别、糖化血红蛋白、血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糖尿病史、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术前及术后吸烟史、术前及术后饮酒史、术前狭窄率、术后残余狭窄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总体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在糖尿病史(P=0.027)、术后吸烟(P=0.016)、血同型半胱氨酸(P=0.015)、糖化血红蛋白(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糖化血红蛋白(95%CI:1.021-12.574,OR=3.583,P=0.046)、术后吸烟(95%CI:1.358-16.849,OR=4.783,P=0.015)、血同型半胱氨酸(95%CI:1.909-35.846,OR=8.272,P=0.005)是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亚组分析中,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在术后吸烟(P=0.02)、糖尿病史(P=0.01)、糖化血红蛋白(P=0.001)、血同型半胱氨酸(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术后吸烟(95%CI:1.192-43.665,OR=7.214,P=0.031)、血同型半胱氨酸(95%CI:2.075-242.468,OR=22.43,P=0.01)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椎动脉非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的亚组分析中,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所有因素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随访再狭窄组较非再狭窄组再发卒中率高(P=0.014)。结论:1.在总体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中:糖化血红蛋白、术后吸烟史、血同型半胱氨酸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支架置入术后亚组分析中:术后吸烟史、血同型半胱氨酸是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椎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组较非再狭窄组更容易再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