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筛查型耳声发射(OAE)筛查未通过婴幼儿进行听力评估及随访,了解先天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变化及采取的干预措施与康复现状,为听力筛查未通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定期随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我省各县、市医院,采用OAE进行初筛和复筛,听力筛查单耳或双耳未通过42例,转诊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听力检测中心,采取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声导抗检查方法,进行综合的听力评估,将42例婴幼儿听力情况记录在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料管理系统,进行追踪随访1年,了解确诊患儿采取的干预措施及言语康复情况。结果:42例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在首次听力诊断中,双耳ABR阈值正常15例(35.71%,15/42);听力损失27例(64.29%,27/42),单耳9例,占33.33%;双耳18例,占66.67%;轻度10例(37.04%,10/27);中度4例(14.81%,4/27);重度5例18.52%,5/27);极重度8例(29.63%,8/27)。初诊中异常的婴幼儿在1-6月后接受第二次听力诊断12例(12/27),占44.44%;双耳听力损失9例,占75.00%;轻度听力损失1例,占8.33%;中度2例,占16.67%(其中1例由中度转为轻度);重度2例,占16.67%(其中1例1耳由极重度转为重度,1耳由重度转为中度);极重度4例,占33.33%。单耳3例,占25.00%(3例单耳初诊听力轻度复诊转为正常)。随访发现,15例ABR与DPOAE均为阴性的情况下,有1例患儿发生了迟发型耳聋,已建议及时就诊。初诊中的7例轻度听力损失,单耳6例,双耳1例,随访发现听力恢复正常。3例中度听力损失,均采用助听器,并进行康复。9例双耳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有7例配戴助听器,5例做了人工耳蜗,这些患儿正在接受言语康复训练。结论:对转诊婴幼儿进行DPOAE和ABR的联合检查,可以降低听力筛查的假阳性率。对确诊为轻度听力损失的患儿,应进行6月以上的随访,因轻、中度听力损失有好转和正常化的趋势。对确诊为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儿应及早干预,重视言语康复。本组听力异常患儿就诊年龄大、复查率低、失访率高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