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语拥有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语言的精华和文化的结晶。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习语集中反映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汉语习语的英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传扬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外宣,即对外宣传,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途径,是树立良好国际形象、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外宣材料为汉语习语的英译带来了特殊性,同时也增加了汉语习语英译的困难。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翻译界均受到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强调在翻译中实现功能对等,即翻译应当努力使译文接受者产生和原文接受者相同的反应。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翻译,对外宣中汉语习语的英译同样适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国际交流的发展,外宣材料的英译引起了学者和译者的重视,相关研究蓬勃发展。然而,相较而言,译文质量仍然亟待提高。纵观国内外对外宣英译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宏观的把握,对外宣中汉语习语英译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在理论指导下对外宣中习语英译的研究。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外宣中汉语习语的英译作出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文章首先综合分析了外宣英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指出目前外宣英译中的误区与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阐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以及汉语习语的定义、分类与特点,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对外宣中习语英译的适用性。文章进一步分析了造成习语英译困难的多种语言和文化因素,旨在为文章最后的研究提供针对性指导,实现外宣中习语英译的功能对等。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官方宣传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概览》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导览手册》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英文版本中采用的翻译策略,旨在研究如何实现外宣中汉语习语英译的功能对等。通过分析与研究,本文作者得到以下结论:(1)为了实现外宣中习语英译的功能对等,可采用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法、意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和省略法,其中意译法和省略法是最常应用的翻译策略,其次是直译法、省略法+意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意译法+增译法;(2)由于外宣文体的特殊性,为了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不适用于其中的习语英译,例如增译法、注释法;(3)翻译策略的采用应以使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为原则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