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贸易摩擦也从未停息。随着我国对美出口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337调查”逐渐取代过去的“两反一保”措施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手段。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337调查”进行讨论。首先,从“337调查”制度的起源,调查程序以及救济措施三个方面对“337调查”制度进行概述,而后分析美国对华“337调查”的现状,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是“337调查”的首要对象国、申请人的主要诉由为知识产权侵权、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以及机电产品是主要被诉对象。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美国对华发起“337调查”的原因。认为宏观方面的原因有三个,即美国维护知识产权竞争优势,两国专利竞争力相差悬殊致使我国产品易侵权以及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微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三个,即企业应诉不积极,“337调查”的特点是“337调查”多发的重要原因,我国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接着分析了中国JW公司成功应诉日本KC公司“337调查”的经典案例,并总结出企业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经验。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37调查”进行实证分析以确定引起美国对华发起“337调查”的主要原因,实证分析的结论认为:造成美国对华发起“337调查”的主要诱因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最后,提出应对美国“337调查”的对策。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积极在美注册专利以获得专利的交叉许可和制衡;而从政府的角度而言,政府要加大力度实施知识产权国家战略并且尝试建立起中国式的“337调查”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