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蛋白质资源如羽毛的再生利用是世界工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利用实验室自制的超细羽绒粉体,将其和聚丙烯(PP)共混成膜,并分别通过PP的接枝改性、羽绒粉体的硬脂酸和偶联剂改性,系统研究了PP/超细羽绒粉体共混膜的结构、组成和性能的关系。以期能充分利用羽绒绿色环保的优点,增进塑料的可降解性以及实现塑料的循环利用,同时拓宽羽绒的应用领域。随着粉体含量的增加,PP/超细羽绒粉体共混膜的吸湿性、酸性染料可染性提高,这是由于羽绒粉体的存在所引起的。PP经过接枝改性之后,PP-g-MAH/超细羽绒粉体共混膜的拉伸强度要明显优于PP/超细羽绒粉体共混膜的拉伸强度,当粉体含量在20-30%时,其强度保留率要高出将近10%,而弹性模量保留率要高出20-30%。和PP相比, PP-g-MAH和羽绒粉体的相容性得到了提高。羽绒粉体经硬脂酸改性之后,PP晶体粒径和晶面距减小,β晶型晶体含量增加。同时PP/超细羽绒粉体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在羽绒粉体含量为20%的情况下,当硬脂酸用量为5%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28.7 MPa和8.6%,分别比未经硬脂酸改性时共混物的相关性能高出22.3%和23.8%。硬脂酸改善了PP的晶体结晶性能并起到了增强增韧作用。此外,当硬脂酸用量为5%时,羽绒粉体的团聚现象基本消失。羽绒粉体经过硅烷偶联剂改性之后,热稳定性提高,同时PP/超细羽绒粉体共混膜结晶度减小、力学性能提高,流动性增加。在粉体含量为20%情况下,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3%和5%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分别为29.58 MPa和31 MPa,分别比未经硅烷偶联剂改性时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0.4%和15.9%。当硅烷偶联剂用量为3%时,PP晶体粒径减小,熔融指数为31.9 g.10min-1,比未经改性时提高了20.8%,羽绒粉体在共混物中的分散性明显提高。此外,当偶联剂用量为3-5%时,共混物的纺丝性能得到提高。钛酸酯偶联剂改性提高了羽绒粉体的热稳定性,并起到了阻燃的效果。经钛酸酯偶联剂改性之后,PP/超细羽绒粉体共混膜的结晶度增加,拉伸强度提高。当钛酸酯偶联剂用量为3%时,羽绒粉体在共混物中的团聚现象得到解决。此外,经过钛酸酯偶联剂改性之后,PP/超细羽绒粉体共混物的流动性和纺丝成形性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