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端口测距系统射频前端研究与设计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nya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六端口技术的零中频接收机在无线通信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利用六端口解调技术将射频接收信号直接解调到基带信号,一方面A?D器件不需要工作在射频的频段,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使用鉴相器等昂贵的微波器件,由于这些优点,我们对六端口测距系统射频前端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并对构成前端的超宽带Vivaldi天线,六端口结,本振源等主要部件进行了设计。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及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六端口接收机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综合分析了各种接收机的优劣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直接变频接收机采用六端口技术的原理与优势,推导了六端口技术的解调公式,并在最后提出了六端口技术在短距离微小移动距离测量的运用,对测距的原理和解调方法作出理论的推导。2,六端口系统中最为核心的六端口结,本文设计了基于Wilkinson功分器和耦合器的微带结构的六端口结,仿真了由一个Wilkinson功分器和三个耦合器组成的六端口结结构,工作频带在5.6GHz-6.2GHz,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实物加工,仿真和实测数据吻合,在整个频段内仿真数据1,2两端口的传输损耗系数优于-7dB,四个输出端口的相位差在频段内保持稳定,测试数据中两端口传输损耗系数优于-7.5dB,本振与射频端口隔离度优于-20dB。3,超宽带Vivaldi天线的设计,设计了两款超宽带Vivaldi天线,工作频率是4GHz-11GHz,两种结构分别为传统的Vivaldi天线和新型的Vivaldi天线,在传统的Vivaldi天线设计基础上,针对天线在低端和高端频率处的增益下降,分别采用了矩形缝隙和零折射率超材料结构加载的方法提高了天线在低端和高端的增益,并对两款天线进行了制作和测试,天线的驻波比均位于2以下,新型天线的增益在全频段基本达到10dBi以上,测试仿真结果基本吻合。4,点频(5.8GHz)频率源的设计,根据基于六端口技术射频前端的分析,天线的发射和六端口结的本振输入端需要的是同一个频率的信号源,为此设计了该点频源,确定了点频源采用了PLL技术来实现,锁相芯片为ADI公司的ADF4106,VCO采用了Hittite公司的HMC431LP4,该PLL频率源的实测结果:相位噪声均小于-85dBc/Hz@10kHz,杂散抑制均优于65dBc。实测结果均优于提出的技术指标。
其他文献
李刚先生1943年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师承于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孙恩同等资深教授,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
期刊
“讲好中国制度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命题,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方面,对于坚定“四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视频应用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由于带宽、功率等通信资源的限制,以及无线信道中衰减、多普勒频移和干扰的影响,使得视频传输的质量难以保证。H.
叙事政策框架于2010年由琼斯等人提出,是一个新生且处在发展中的政策过程理论.在综合借鉴已有政策过程理论科学方法和叙事研究独特视角的基础上,叙事政策框架在微观、中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