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国华人与当地的融合度是东南亚之最,自古以来中泰两国的交往密切,1850年起,掀起了又一次华人移居泰国的高潮。华人在泰国积极从事商业、工业等经济活动以获得衣锦还乡的资本,在华人聚居地俨然形成一个独特的华人社会。在之后的经济生产的过程中,华人对泰国政治的参与度不断增强;文化风俗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呈现中、泰两种文化元素共存的景象;由信仰本土宗教到信仰多种宗教的变化更是将对泰国的认同提高到更高阶段。华人认同在拉、推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转变,上至泰国王室、政府,下至当地泰人均给予华人移居、定居便利,这是华人能够安心定居的重要原因。泰国华人对泰国国家认同的转变过程,也是华人为泰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过程。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19世纪泰国华人的基本状况。围绕华人突破封建束缚下南洋并且在众多国家中选中泰国的原因、1850—1910年华人移民泰国的数量及结构两部分进行具体阐述。人地矛盾为根本原因,劳工出国合法化为推动力,泰国政府的温和、优待政策为拉力,共同促成了东南沿海华人大量迁移泰国。此时,泰国华人的数量比较模糊,但大致在60—100万之间,以青壮年为主,主要从事商业、种植园经济以及矿业等行业。第二章主要论述泰国华人对泰国国家认同转变的过程。泰国华人初入泰国,努力在经济上实现其抱负,梦想有朝一日衣锦还乡。他们通过组建华人会社,在异国他乡成功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华人社会,生活上互相关照、经济上形成行业垄断等,在会社内部最大程度的还原中华元素。不仅如此,华人更是将所获得的收入邮寄回乡。正是由于经济是首要目的,想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很好的融入当地社会和在政治上有发言权。随着时间的推移,泰国华人逐渐在政治、文化风俗、宗教上形成了对泰国国家认同的转变。第三章主要论述影响泰国华人逐渐转变国家认同的因素。泰国华人转变国家认同同样来源于两种力,来自泰国的拉力以及来自清政府的推力。1910年前,泰国政府均对华人采取宽容、友好的政策。在入境、服兵役、赋税徭役等方面都给予华人特殊的优待。被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后的泰国,客观上给予华人发展商业的大好时机。拉玛四世、拉玛五世积极变革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对劳工的大量需求满足了华人发财致富的愿望。除政府外,泰国社会对华人也有着良好的接纳度,主要体现在华人与泰族妇女的通婚。来自清政府的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勒索和欺压,另一方面则是来血缘宗族对自海外华人的歧视。第四章主要论述泰国华人逐渐转变国家认同的历史影响。华人形成对泰国的认同后,在经济方面更加自由,促进了泰国的工业、农业等经济的发展。华人在形成对泰国认同的过程中,华人经济、政治、文化等权益逐渐得到满足,稳定而充满热情、活力的“新华人移民”群体,促进了泰国的政治稳定。华人后代为泰国由封建君主制向君主立宪制的转变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泰国政治的进步。华人移居泰国,并带去了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在泰国的传播不仅满足了当地华人的需求,也丰富了泰人的精神世界。总之,在1850—1910年这段时期华人既实现了经济目的,也逐步完成了对泰国国家认同的转变,促进泰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