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病理类型及其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改变、免疫学特点、肾脏病变活动性及慢性指数、肾小管间质病变、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于进一步认识LN的病变规律,提高诊疗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行肾活检的100例LN患者的临床、实验数据、免疫学改变等资料,肾活检病理分型按照2003年ISN/RPS分型方案,同时对LN活动性指数(AI)、慢性指数(CI)、肾小管间质(TIL)病变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评分。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相关结论。结果:①100例患者中女性87例(占87%),发病年龄在12-74岁,平均30.23±12.57岁;13例男性(占13%),发病年龄在15-62岁,平均35.92±15.84岁。男女例数之比为1:6.69。男性患者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偏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F=2.16,P>0.05)。②各病理类型比例分别为Ⅰ型LN6%;Ⅱ型LN28%;Ⅲ型LN9%;Ⅳ型LN42%;Ⅴ型LN9%;Ⅴ+Ⅳ型LN6%。③Ⅰ、Ⅱ型LN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肾炎综合征(分别占100%和92.9%);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分别占66.7%和66.7%);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别占71.4%和66.7%)。肾功能不全主要见于Ⅳ型LN(X2=14.47,P<0.05)。④Ⅳ、Ⅴ+Ⅳ型LN平均血红蛋白(HGB)较其他病理类型明显低(F=10.93,P<0.05),且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X2=19.95,P<0.05);Ⅲ、Ⅳ、Ⅴ、Ⅴ+Ⅳ型LN24小时尿蛋白(Upr)定量明显高于Ⅰ、Ⅱ型LN(F=2.89,P<0.05);Ⅳ、Ⅴ+Ⅳ型LN血尿素氮(BUN)明显高于其它各型(F=3.27,P<0.05);Ⅲ、Ⅳ、Ⅴ、Ⅴ+Ⅳ型LN血肌酐(Scr)定量明显高于Ⅰ、Ⅱ型LN(F=2.78,P<0.05)。⑤各型LN自身抗体的阳性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⑥Ⅳ、Ⅴ+Ⅳ型LN的AI、CI、TIL病变评分最高,与其他类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14.04,P<0.05;F=17.97,P<0.05;F=17.3,P<0.05)。各组间SLEDA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F=2.73,P>0.05)。⑦TIL病变评分3级仅见于Ⅳ型LN。Ⅳ、Ⅴ+Ⅳ型LN TIL受累最为显著(X2=37.65,P<0.05)。TIL病变评级越高,肾活检前的Scr和BUN水平越高,与TIL受累程度呈正相关(F=4.19,P<0.05;F=7.44,P<0.05)。⑧高血压(HBP)主要出现在Ⅳ型LN(X2=11.61,P<0.05);其余临床表现与各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1、LN所有病理类型中Ⅳ型最常见(占42%)。2、Ⅰ、Ⅱ型LN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匿性肾炎、肾炎综合征;Ⅲ、Ⅴ型LN主要表现为肾炎综合征;Ⅳ、Ⅴ+Ⅳ型LN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Ⅳ型LN较易发生肾功能不全。3、HBP多见于Ⅳ型LN;LN病理类型与其它肾外临床表现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4、Ⅳ、Ⅴ+Ⅳ型LN贫血发生率最高、贫血程度最重;BUN值最高。5、Ⅳ、Ⅴ+Ⅳ型LN肾脏AI及CI评分最高,TIL受累最为显著。6、BUN、Scr水平与TIL受累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