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吸引国外发行人、增强自身资本市场国际影响力这一目标,各国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展开了激烈角逐,表现之一便是各国监管模式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应采用何种监管模式以增强我国证券市场对国外发行人的吸引力,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中,美国和德国近年来在吸引境外优质上市资源方面表现突出。研究两国不同监管模式的成功经验及面临的问题,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监管竞争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美、德两国的监管架构、发行审核制度、信息披露要求和上市标准,尤其是有关国外发行人监管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就国际板监管模式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建议。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组成。第一章为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围和研究目的。第二章介绍了监管竞争基础理论,包括对支持者与质疑者观点的简要评述,监管竞争的法益分析以及监管制度价值取向的探讨;第三章运用监管竞争理论,对美、德两国监管架构、发行审核制度、信息披露要求、上市标准中有关国外发行人监管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国对国外发行人的监管表现出共同的倾向:逐渐降低对国外发行人的监管标准与要求,以增强本国资本市场对国外发行人的吸引力;第四章结合我国国情,从提升我国证券市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监管竞争角度,就国际板的定位、发行上市主体和监管模式的选择、同其他监管模式的协调等方面提出建议;最后是全文的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