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高校培育模式将各学科划分藩篱,教学方式与研究方式呈现单一化与隔离化,已无法适应与解决当今社会涌现的众多复杂险恶问题(Wicked Problems),亦已成为复杂险恶问题之一。同时,城镇化进程为城市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亦导致了当前众多社会问题的发生,如人际关系疏离;自然生态破坏加剧;社区空间造成的不便问题,社区认同和参与感减弱等。面临以上困境和难题,人们愈发重视自身周遭生活环境,同时思考自身能力与价值的发挥和实现,主动探寻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众多社会创新随之产生。高校介入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便是新型服务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将高校、社区二者相联系,把高校知识人才资源与社区议题相联系,不仅促使全球弹性网络的构建以及经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提升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然而当前高校参与社区在国内仍为新兴事物,不同的服务模式呈现出形式各异的服务与特点。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服务要在社会制度、高校制度、居民生活中得以构建,通过该服务满足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增强社区居民与高校的互构程度,仍需采用一定的设计干预及创新手法,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居民需求且可被复制拓展的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服务。基于我国当前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背景,通过运用服务设计的概念和手法,探究更加合理有效的并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服务模式,并通过研究和分析得出新型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发展思路以及具体的设计策略。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通过研读相关文献与研究相关案例,归纳得出高校参与社区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及创新过程中关注点。并透过探究社群构建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将高校介入社区服务分为社群构建-场所营造-可持续创新3个阶段。通过对高校参与社区、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服务设计等相关理论研究,以及现有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服务现状,确定服务设计介入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的4个层次,即社群构建-关系层次、场所营造-项目层次、可持续发展-规模拓展层次、服务系统设计-服务体验层次。经过一系列的实地个案调研,用户访谈、服务构建者访谈、项目实地观察等不同方式手法采集信息和数据,对前期方向进行了验证。并通过分别对4个层次的问题与机会点梳理,辅助核心理论为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服务设计输出设计策略。因此,本研究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高校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改造进行设计干预提出了情境范式和设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