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是花椒属的重要经济树种。早在中国古代,花椒果皮就作为一种食用香料被广泛使用。花椒在当代作为一种广泛的深加工资源,仍然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花椒叶是花椒的副产品,可用作调味料或者椒叶茶,具有驱风、出汗、抑菌和杀虫的功能。据记载,在陕西和贵州等省份,由于该地区居民长期习惯于食用偏辛辣口味的食物,因此将花椒叶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鲜食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多种中草药和药用植物的重要成分,它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炎、抗心脑血管疾病、免疫调节、抑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作用。研究显示,花椒的种子、茎、果皮、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这其中对于花椒叶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因而对其所含黄酮类物质的种类以及生理功能亟需进一步探讨。为了对比花椒叶不同品种、月份其黄酮类成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选取同一生长地域、年份的三个不同品种花椒叶作为研究对象,对花椒叶总黄酮含量及其影响生长的气候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采用高效液质连用分析法对花椒叶中的主要黄酮类物质进行测定,旨在了解在相同生长条件下不同品种花椒叶中黄酮成分的含量差异及季节变化,为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花椒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花椒叶片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提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萃取溶剂为80%甲醇,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40 min。在此提取条件下,花椒叶中总黄酮的平均得率达到1.56%,表明该提取方法简便、快速、提取效果好。(2)不同品种花椒叶总黄酮含量呈现较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在不同月份或者同一月份的不同时段其含量有较大的波动性,呈现“迅速上升-迅速下降-缓慢上升-迅速下降”的变化趋势。2017年,花椒叶总黄酮含量于6月中旬达到最大值,此时美凤椒、秦安一号、狮子头花椒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74mg/g、14.01mg/g、14.77mg/g。2018年,花椒叶总黄酮含量于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此时美凤椒、秦安1号、狮子头花椒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2.123mg/g、12.16mg/g、25.15mg/g。综合考虑叶片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建议叶片的适宜采收期为6月和8月份。(3)花椒叶中黄酮含量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当平均气温达到10-14℃时呈现良好的长势,也更加适宜花椒生长。在年降水量500mm以上,地理分布较均匀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特别是从4月到5月,对水分要求非常敏感,降水量在80-150mm之间,适合花椒开花到结果期的需水量。当年日照时数达到1800-2000h以上,生长期日照时数达到1200h以上,日照百分率50%-60%时最适宜花椒生长。特别是在7月和8月,光照是否充足是提高花椒品质和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在着色成熟期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65%~70%,有利于生物活性成分的积累,不易挥发损失,故品质最佳。(4)不同品种花椒叶中黄酮组分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花椒叶中七种黄酮成分含量的分析检测显示,槲皮苷、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是黄酮类物质中的主要检出成分,其次是阿福豆苷、儿茶素,而表儿茶素、芦丁的检出含量相对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