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在城市空间研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POI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类型之一。服务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生活性服务业又是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长沙市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基于POI数据研究其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POI数据相关应用的实证研究、服务业空间格局、集聚和扩散机理以及空间关联规则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生活性服务业POI数据和行政区面积数据、人口数据等,通过数据比较分析、基于格网的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市六区的生活服务业的整体以及分行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软件的邻域分析方法、Apriori算法等方法分析了46种生活性服务业实体在3种距离阈值内空间位置的关联性。最后,主要利用居民点数据和道路数据,使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市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长沙市六区居民在享受生活服务的机会方面存在差异,其中芙蓉区的享受机会最高,其次是岳麓区,最低的是望城区。二是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态势,并呈现出东西、南北走向的扩散趋势。9类行业的空间分布分为多心等级扩散和均匀布局两种空间分布模式。三是生活性服务业实体在三种距离阈值内存在着不同的空间关联,随着距离的缩短,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关联种类在不断减少,空间关联的强度也在随之减弱。四是长沙市零售商业中心在半径为200米的距离范围内聚集,集聚程度不够,集聚范围较小,并且在多核心发展上仍存在不足。500米距离范围内,生活性服务业种类较为完善,但在购物、交通设施以及科教文化服务方面的配套完善度不够。五是长沙市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形成主要受5个主要影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发展基础起吸引作用、人口分布起决定性作用、交通条件起保障作用、行业内部联系起促进作用、功能分区起规范引导作用,5种因素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