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短时交通流量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

来源 :浙江科技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私人车辆,出行次数和行程长度的增加,导致大多数城市频繁出现了严重交通拥堵的现象,这不仅延长了人们的通行时间,公路上走走停停的机动车也会加大对燃油的消耗,进而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针对这样的问题,拥有一套先进并可进行自我学习升级的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对城市交通的改造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交通流量的预测,可以间接的对车流量进行诱导控制,从而保障了重点交通枢纽的安全。其中,短时交通流量预测结果的实时性、快速性和准确性,能够对系统的性能起到关键的评判依据。因此,针对短期交通流量的分析与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交通流量数据本身就很复杂,其次具备时变和非线性的特点,导致一般的以传统的,或是只学习单一的特征的模型,在时间特征提取方面不够充分,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两个基于深度学习的预测模型对短时交通流量进行建模分析与总结。(1)将离散小波分解原理应用在神经网络结构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小波变换网络预测模型(以下简称DWNN),用于构建频率感知的深度学习模型以进行交通流量数据分析。DWNN模型相比较传统的堆叠融合模型以及单一的深度学习模型,既保留了频率学习中多级离散小波分解的优势,同时可以在深度神经网络框架下对小波基矩阵系数连同其他所有神经网络参数进行微调。经过训练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实际的交通流量信息,并最终获得更加准确的交通流量信息。在实验研究中,先对真实数据集进行缺失值修补,降噪以及归一化等预处理,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通过比较本文提出几种模型预测评判指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此预测算法模型简单高效,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更好的预测精度。与使用单个特征的模型进行交通流量预测的结果相比,本文提出的使用多个特征学习的交通流量预测方法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2)使用DWNN模型进行短期交通流量的迭代训练和预测可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通过实验发现,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大,预测精度会开始缓慢下降。为了进一步优化DWNN模型的预测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动态小波变换网络预测模型。通过结合动态小波神经网络模块和双向长短期记忆模型(Bi LSTM)编解码器,利用注意力机制的加权和存储上下文信息的操作反复训练模型,对输出结果和输入序列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序列分配较高的权重,接着利用输出流序列提取相关有用的信息,对未来交通流量数据进行预测。最后根据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可以在保持精确度和鲁棒性的同时增加预测的步长。综上所述,面对短期交通流量预测问题,本文提出的两种模型分别解决了传统或单一特征预测模型在复杂数据处理上的缺陷以及模型预测步长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两个问题,并结合实验结果验证了两个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其他文献
晋祠聚集着众多文化资源,是三晋大地重要的文化输出地。晋祠有着很多自身优势,可是晋祠的的文创业依然停留在刚起步的阶段。创意匮乏的文化创意产业,在销售模式上也比较狭窄。晋祠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布局当地旅游业上没有充分发展利用当地的文化内涵。笔者主要通过阅读文献搜集前人的经验结果和调查数据,辅助利用网络平台,观看影视纪录片,以及询问导师等方式,全方位的分析调查了国内外文创产业的发展状况。梳理了国外和国内的著
Donor-Acceptor结构是与氢键类似的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非共价键作用力,由于电荷密度的差异Donor基团和Acceptor基团相互作用在一起。本研究主要围绕主链结构上含有Donor-Acce
甲苯和甲醇在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均为很重要的有机溶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形成共沸物,其共沸摩尔组成分别为:甲醇88.2%,甲苯11.8%,两者形成的共沸物是最低共沸混合物,使
对22份蓝粒糯小麦和22份紫粒糯小麦的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蓝、紫粒糯小麦的单株穗数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5.76%和18.52%;穗下节间长变异系数分别达到14.55%和15.68
玉米醇溶蛋白由27 k D的γ,21~27 k D的α,17~18 k D的β和10~14.4 k D的δ组分组成。研究对包括4份醇溶蛋白突变体(γz-Lack,α0z-SE,βz-HW,δz-Lack)的普通玉米自交系的农艺
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3D打印方式制造零件原型的方式越来越普遍,但这些传统打印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打印速度相对较慢,若将其应用在医学治疗中,难以满足医生对实
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动各地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和试验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发区不再仅仅是地区产业集聚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主载体,而且承载着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使命,并且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县域经济开发区,作为我国开发区群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开发区,是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富民强县、社